镇国永乐_第六十八章 调教状元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八章 调教状元郎 (第1/1页)

    打定了主意之后,任亨泰便进宫请朱元璋的圣旨去了。而没什么其他重要事务,又怕再被徐辉祖抓了壮丁的徐钦便直接在礼部喝着茶,等他请朱元璋同意之后,好一起去翰林院选人。

    同时,顺便再给张侍郎等人科普一下真正的外交。

    “泰西之地有一位国王曾说过,道理只有在大炮的射程之内才是真正的道理!诸位想一想,当年蒙人强盛之时,可曾和宋讲过半分道理?当然,我们泱泱天朝,礼仪之邦文明之首,自然是不能像那些蛮人一样,一言不合就动手的,所以这‘外交’就很重要了!”

    徐钦稍微停顿了一下,看着旁边礼部左侍郎姚子宗、右侍郎张炳等一群礼部官员一脸的黑线,但都没直接出言反驳。这些话虽然和他们一直秉持的“圣贤之说”有些许的不合,但也确实是真理。

    “比如说,拿这安南来说吧!其国王不仁、臣子不忠,而我们大明身为宗主国,焉能置之不理?所以我们即使兴兵,也是兴的仁义之兵!这次出使,我们天朝使团就是要教他们这些道理,不仅仅是要教他们国王、大臣,还要让他们的子民都知道!而且我们也和当年蒙元的做法不同,他们是野蛮人,于是一言不合就动手了;我们当然不能这么做,我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是要再三劝诫他们改过自新。”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集结在边疆的大军在这个劝诫的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要让他们所有人都清晰的认识到,一旦他们不听劝诫必然惹来天子震怒,到时候就只能是流血漂橹的结局了!另外,我们虽是天朝上国,礼仪之邦,但我们的大军人吃马嚼要不要钱?派使团前去教谕王化,千里迢迢要不要钱?难道作为藩属就该理所当然的享受我们天朝给他们的好处?他们就不该表示表示?所以,我们不是要好处,我们是必须教他们礼尚往来的道理!就跟孔圣人训斥子贡赎人的道理一样!”

    徐钦说完之后,也不管他们究竟能领会多少,自顾自地喝起茶来了。

    而这些礼部官员也算是长了大见识,一个个面面相觑,有些人觉得好像还真有点道理,有些人虽然打心里不太同意,不过却又无从反驳。

    等任亨泰从宫里征求到了朱元璋的同意之后,他又马不停蹄的赶回了礼部,带着徐钦就往翰林院去了。

    明朝的翰林院虽然主要的政治职责依然是皇帝的文案秘书处,但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其业务范围已经扩大了很多,而主要职责的重要程度却在下降。

    而由于业务范围的扩大,翰林院又逐渐承担起了中央机构人才培养的任务,大多数科举出身的进士,都要在翰林院任职一段时间,熟悉各种公文,并学习处理方式,然后再调任至其他部门。因此,各个文职衙门在有人员缺口的时候,来翰林院选一些人也是正常的举动。

    任亨泰先是向翰林院的头头,翰林学士李逊通报了来意,然后让他召集了一批年轻的翰林官以供挑选。

    而在徐钦的建议下,这次的礼部人才选拔更像是后世的入职面试。首先,徐钦向这些翰林官们直言了此次选拔的目的,让无意在外交方面发展的人主动退出了,这样一来,三十多个候选人就只剩下了九个,然后再是一个一个的单独面试。

    “张修撰,你既然知道这次礼部是要派人出使安南,那你觉得此行使团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呢?”虽然是礼部选官,但是任亨泰自己对外交这一套和这种‘新颖’的选官方式都不太熟悉,所以理所当然的是让徐钦越俎代庖担任了主面试官。

    “回大人,下官以为,此次出使安南对我大明有‘必取’和‘争取’两项任务。所谓‘必取’包括必须扬我天朝上国之威,此乃‘必取’之一,也是‘必取’之易;同时还有勘定边界,此为‘必取’之二,也是必取之难,具体有多难,就得看圣上和朝廷到底想怎么勘定了,不过有煌煌天威为后盾,张信以为虽难亦能成。另外就是这‘争取’,争取能真正教化其王行仁道,其臣行忠道,不过毕竟人亦分品,教而能否向善,就不得而知了。”

    毕竟是新科状元,这个答案也基本上还是在点子上。徐钦听完之后,和任亨泰对视一眼微微颔首,然后在张信的档案上画了个勾。

    于是新科状元张信的人生轨迹就这样劈了一个大大的叉,进入了礼部编制,并且光荣地升官一级,挂上了正六品的礼部主事衔。

    “安南局势大概就是如此。据我猜测,黎氏父子之所以精心策划了此前的这一出安南王室使臣对我大明以死相逼的戏码,其篡位自立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彦实兄,你在去到安南之后,便可以以此大做文章。”

    “一方面要将此事告知安南王室,并告知他们我们大明其实是支持他们陈氏王族的,不过嘛!对于安南擅移边界之事,边民义愤、朝野震惊,因此不解决这件事,我们就只能做壁上观了。而对黎氏而言,你则要告诉他们,他们的小伎俩我们已经看透,我们大明不关心安南王族的姓氏问题,但是边界问题我们却不能置之不理,若是他们能拍板解决这个问题,那凡事都好商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