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三十八章 出征 (第1/1页)
朱元璋的命令,而且还有这种附带任务,徐钦完全没法拒绝,也不可能拒绝。朱雨宁虽心里老大不乐意,可也知道,作为将门之后这只不过是迟早的问题。 还好只是去打几个造反的泥腿子,想来应该算是比较轻松的任务,这才稍微放心一些。不过徐家少夫人还是千叮万嘱,同时亲自将徐大少的各种铠甲都给检查了好几遍,甚至连次日出征仪式上用的礼仪性质的赤金文山甲都没有放过。 其他几女碍于身份,肯定是不敢去抢正室的生意,更不敢像朱雨宁那样对徐大少说教,不过在得知自家夫君大人又要出门之后,那种担忧和不舍也从行动和表情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充分说明了徐大少这种走心为主,走肾为辅的感情策略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效果的。 此外,徐辉祖对此倒是早有准备,而且他还以为是徐钦真的转性了,主动请缨出战,在晚上徐钦过去向他们夫妇正式打报告的时候,他的眼神中难得地对他有几分赞许。 毕竟这件事的性质和难度他一清二楚,有耿炳文这位稳得不行的老狗挂帅,基本上不可能有什么意外,所以徐钦的安全完全不用担心。而且本来嘛,徐家以盖世军功为本,后人不说是一定要成为盖世猛将,但至少也要有些战功才说得过去。 可徐夫人的反应则是和朱雨宁如出一辙。不过她也算是经验丰富了,所以也没有直接表露出反对的意思,也是对徐大少好好的叮嘱了一番,甚至还悄悄直言,若是形势不对一定要以保命为首要原则! 当然,当天更早时候,徐钦刚从宫里出来,马上就去了锦衣卫衙门,将他走后的事务做了简单的安排。情报局这边由于人力资源得到明显加强,所以虽然名义上由罗同知暂领,但除了一些需要直接报告给朱元璋的事情之外,他肯定是不能进一步插手的。反而是直接派驻了一个特别任务小组,星夜驰援西安,在此处构建一个临时指挥中枢,等徐钦到达战区之后,再由他进行间接掌控。 这样做,名义上是为了对剿匪行动进行情报支持,实际上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这个机要权力的扩散。 而新军这边,则是交由军旅出身的王佥事代管,反正之前挑选新军人选的时候他就接触过一些这方面的事务,而且此人相对来说也算老实可靠,徐钦还是信得过的。当然了,这边的具体事务则是由原火器试验部队的头目,徐千户来总领,所以更是万无一失。 至于其他的日常事务,自然是由几个堂官一起商量着决定,除非是特别重要、且又不紧急的事务方可借情报局的渠道向他征求意见。 另外就是遴选出征部队的事。这个其实倒也简单,因为新军在日常训练中,本就有严格的从个人到千户队的评分机制。这次出征锦衣卫只带两千人,实际上就是带两个千户所,更准确的说是包括各级军官在内的两千两百四十人。因此徐钦直接就带了两个综合评分最高的千户队即可。 为此,外城兵营这边还将为他们准备四千五百匹战马,以达到一人两马,星夜驰援的标准。 另外,在徐钦的建议下,朱元璋还同意了使用长江船运,往战区后续补充一只两百余人、二十门新式火炮的方案。反正相比于整个平乱来说,这点儿补充所产生的耗费简直就是九牛一毛,而且也可以跟着从应天后续出发的后勤补给船队一起走,也不用什么额外的护送力量。 次日午时,大校场。 准备出征的骁骑右卫五千余精锐骑兵、锦衣卫的两千新军,以及从虎贲右卫及豹韬卫等诸卫中挑选的三千余擅长骑行的精锐重甲步兵。 当然了,大明帝国的重甲步兵和大家所熟知的那种古典重甲步兵区别还是挺大的。这些身着全副铁质重甲的怪物们,其实更类似于后世的所谓八旗重铠精锐,或者说这种看似有点乱来,但实际上却非常行之有效的战术本就是八旗模仿的明军制式。 只不过由于整个军队体系的崩溃,连远程的火枪兵都是远远放一枪,听个响然后转身就跑的水准,你还指望他们穿着一身铁棺材向敌阵发起看似近乎自杀的冲锋? 不管怎么说,这种特殊兵种,在对付装备和训练水准很差,士气也不高的对手时绝对是有奇效。故而五军都督府在平乱部队中,除了精锐骑兵和新军之外全部配属的是这种重甲步兵,反正还有大量的地方军打杂,中央军这边也不需要过于考虑自身的兵种配置平衡问题。 不过这也是难为了牧马千户所和藩牧千户所等养马机构了,要在一天之内将这批他们所需要的一万多匹战马凑齐,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这里也能够看出,明初的成功并非是某一个方面的成功,而是整个体系的成功。 各个部门,虽然可能有些设置并不合理并不科学,但大多保持了高效的运转,至少是符合设置者最初设想的。毫无疑问,这种体系依然是相对高效的,只是很可惜依然败给了时间。 回到大校场,万余准备出征的士卒齐聚于此,朱元璋亲自登台拜将,授此番平乱主帅耿炳文征西将军、挂总兵衔,御赐战刀、旌旗、印信。并加徐钦后军都督府佥事、领副总兵衔;骁骑右卫指挥使赵骧,加左军都督府佥事、领副总兵衔,俱为耿炳文之副将。 加封、檄文等一应流程走完,恰好时间卡到午时三刻,于是大军立即开拔。一万余人,三万多匹战马,得令之后立即向三山渡狂奔而去,这一路上事先早已有人清场,故而奔驰速度极快,未时刚到便赶至三山渡。 渡口处也早有大批水师战船等候,且备下了饮食,大军一边有条不紊地在水师官兵的协助下登船渡江,同时抓紧时间饮食、喂马。这也是大军征途上第一个休息点,加之距离应天城极近,因此也是条件稍好一些的军属送别出征将士的最佳场所。 徐家的一群少奶奶也特意在此等候,为自己即将奔赴战场的夫君送行。而这一群极为特殊的军属,毫无疑问还是引起了出征大军和水师官兵的一些sao动。 不过大家大致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更不会有哪个作死的敢过来采取点什么行动。包括作为大军主帅的长兴侯耿炳文,此时也是假装什么都没有看到。不过看这数万人大多是窃笑中带着敬仰的表情,相信经此一事,怕是徐大少应天第一情圣的名头也会愈发响亮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