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3.小议五行的来源 (第1/1页)
五行,指的就是水,火,木,金,土五类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中的五,指的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水,火,木,金,土五种基本物质;行,指的是这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 五行的最初涵义和“五材”有关,是指水,火,木,金,土这五种基本物质。《左传-襄公二十七年》里面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由于在生活中中经常接触五材,于是逐渐认识到这五材间的相互作用还可以产生出其他新的事物,比如《国语-郑语》说: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有一句话,古人常说的饱读诗书,这个诗书指的就是《诗经》和《尚书》,由此可知尚书的地位。早在《尚书》中,古人就已经把五行从哲学高度作了抽象概括: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那时候的五行,已经从水,火,木,金,土这五种具体物质中抽象出来,上升为哲学的理性概念。古人运用抽象出来的五行特性,才用取象比类和推演络绎的方法(古人常用这个办法来认知世界,比如一叶知秋,《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又比如《吕氏春秋察今》当中有云: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脔rou,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而现代某些人的认知方法就是见到的才是真的,没见到的都是假的,于是就把那些人类现代科技没办法看到的东西都归结为封建迷信,伪科学,呵呵。),将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分归为五类,并以五行之间的关系来解释各种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因此,五行学说可以说是以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的特性以及其变化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世界变化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