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6章 :宁愿沉醉温柔乡 (第2/3页)
。那古色古香的雕花手艺,和种在周围的矮木丛和花朵,给这个山庄增添了不少雅致。 苏幕遮迈着步子,他走的很慢,像是习惯了这样悠哉的日子,所以我并不着急追随着他。这样的速度,一点也不会让我有任何着急的感觉。 而白翎羽,他总是要走到我的面前,然后自以为腿长很是得意地停下来等我。这样也就罢了,时不时还损我腿短两句。 你说,这样的人缺不缺德。 他走的越快,越是要等我,我心里就越着急,恨不得立马腿长两米起来。不过,我也挺怕自己成为胸以下全是腿的少女,那样多损形象不是? 想象过去的日子就是道不尽的心酸,这样我一下没注意到脚下的路,脚一崴就倒了。 我扑在用鹅卵石铺成的路上,不过那隔着衣服还挺舒服跟按摩似的。苏幕遮听见了响动,转过身来便看见我倒在地上。不可抑制地笑着看着我,手却向我伸了出来。 苏幕遮的手看起来略白希了些,那修长的手指嘻嘻渐渐,用一句“指若削葱根”形容最不为过。他站的方向的逆光,浅金色的阳光沿着他的远山眉稍、细长邪魅的眼尾、挺直的鼻、不宽不窄的鼻翼、薄薄的唇共同勾勒出近乎完美的线条。 我近乎看怔了,苏幕遮一手拿着扇子对我扇了扇:“戈儿?” 这一声把我叫回了神,忙不懈地搭上他的手。我就这样被他扶了起来,也不顾一身灰尘又是道了一句:“谢谢。” 这句呆话彻底把苏幕遮给笑傻了,他奶奶个熊!本宝宝有那么好笑吗? 苏幕遮笑点是有多低…… 只见他对我甚是无奈地摇了摇头:“怎么多日不见戈儿越发傻了几分,刚才才说你’傻瓜‘,你就这么急着给本公子应验?” 我:“……” 我还能说什么。 被自己心尖尖上的人怎么损都是幸福的啊! 苏幕遮带着我从鹅卵石路向桃花林的深处走,而我到处看着突然停下了脚步。指着某处院子,一个秀与高高墙的桃花树吸引了。忙问着前面的人道:“阿舍,那棵桃花树叫什么呀?!” 苏幕遮闻声停了下来,摇着扇子语气淡淡:“哦,那棵树据说山庄还未盖起来的时候便有了,少说也有千年历史罢。” “是吗?我能去哪里看看吗?”我对着那棵桃花树甚是感兴趣,看着那树就想着,若是等夏季中旬的时候结着大颗大颗的桃子,那吃的得有多甜! “你是在想吃桃子吗?”苏幕遮眼中露出看透我的模样,看我对吃桃子的态度甚是没法。 我被猜透心思般抓了抓后脑勺,抱歉地笑了笑。虽然我不知道,我做了什么对不起他的事。 苏幕遮这次倒是没停下来,见我心思这般抬脚就走:“你就别妄想了,桃花山庄从来没有会结果子的桃树。对了,你刚才叫本公子什么?” 这一句话让我兴趣黯然不少。 不会长桃子的树,那还叫做桃树吗? 不过,刚好说到这里,我心中的疑问也可以得个解释了。 于是乎,我小跑到苏幕遮的身边,一把拉起他的袖子:“阿舍啊?不行吗?而且,为什么这里的桃树不结果子呢?而且此时正是夏初的季节,为什么桃花依旧如此鲜艳地开着呢?” 苏幕遮看我一连串跟机关枪般问了这么多问题,住了脚步,用手触到我的嘴角,声音魅惑歼诈地想一只实打实的狐狸:“再问为什么,就把你嘴巴封了!” 如此一说,我立马住了嘴不敢追着问了。 不过他没有拒绝我唤他阿舍,我心里其实有点乐滋滋的吧。 每个人都想成为他人眼中的独特,我也想。 所以,当天下人都换苏幕遮叫做公子十七舍的时候,我就想,有什么办法让我成为苏幕遮眼中的独特。就像他在我心中,那样的存在。 所以所以,如此聪明机智的我就想出了这个名字。 因为在桃林中间,风不大,树枝伸展也绝不越过鹅卵石的路,所以我走的很是舒心。 但是,桃林这样安静。估计这样深的地方也不会有门客来,苏幕遮到底想带我去做什么呢? 走了也不知多久,见苏幕遮都不说话。于是我又想着换了一个话题,又问道:“阿舍,你修过眉毛吗?” “并无。”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 只是两个字。 但是。 他一回答就我给了我大大的信心。 苏幕遮还是在意我的对不对? 嗯。 虽然他后续并未补上几句话打破我们两个沉默的僵局,于是乎,我很是自觉地继续道:“你知道吗?你的远山眉可漂亮了,可是随你母亲的?” “你如何知晓?”苏幕遮很是随意地问。 “因为俗话说得好:男儿像妈嘛!”我半举着右手,竖起食指微微向后抬。然而这样的动作让衣袖滑落到手肘,露出我的小段藕臂。 我自然知道这样不好,立马拉了拉袖子掩了掩。不知是我耳鸣了还是出现了幻听,只感觉苏幕遮好似“呵”了一声。 倒是听不出有什么情绪。 这样我也不好住口。 也不能说我有毛病,因为我觉得若是两个人独处都沉默的话,我可能会患上“尴尬症”!这个症状使我从小就爱看各种杂闻异事,所以其实我还是非常健谈的。 倒不能算是渊博,只是一个可以让你跟我聊着聊着心情就会好许多。 或许这样吹嘘自己太过自恋了些,不过我还是希望跟我说话的人心情都可以变的棒棒的。 于是,我对苏幕遮说道:“阿舍,你知道吗?我曾听过一句诗词,叫做‘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十七而寡,为人放诞*,故悦长卿之才而越礼焉。’阿舍你的眉就是远山眉哦……” “这句诗,你是从哪里看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