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51章 装逼一时爽 (第1/1页)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王海峰最近很不开心。 或者更确切的说,他这半年来就没开心过。 先是开题报告因为新颖性的问题被打回去重做,又是被金陵计算材料研究所挖走了一员大将。 说真的,他从来都没有想过,那个浓眉大眼、看起来老实巴交的小刘,竟然会背叛他。 这下好了,本来他的实验室里有本事的学生就不多,最有本事的走了一个。很多原本都是甩给刘宏去做的事情,现在都不得不由他这员老将亲自上场了。 一路坎坎坷坷,课题总算是申请了下来,研究经费也逐步到位。 然而这还没过几天,太平洋的对岸便传来了“噩耗”,受到埃克森美孚赞助的宾汉顿大学材料研究所,研发出了一种笼状碳分子,成功解决了锂硫电池的穿梭效应。 这篇论文被刊登在了化学界的顶刊《JACS》上,并且被埃克森美孚高调宣传,现在整个学术界和工业界的视线,都聚焦在了斯坦利教授和他的论文身上。 受到这一消息冲击的不仅仅是王海峰,国内几乎所有在做锂硫电池项目,尤其是在做“穿梭效应”这块儿的研究团队,都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 尤其是从企业那里拿钱的横向课题,不少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已经削减了关于这一块的投入。 那些连阶段性成果都拿不出来的研究团队,甚至面临着被撤资的窘境。 相比之下,王海峰还是比较幸运的。 身为长江学者的他,申请课题走的不是横向课题,而是走的纵向课题,从国家科研基金那里拿钱。 比起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纵向课题不需要计较“盈亏”的问题,受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小。虽然没有横向容易捞钱,各种管理程序麻烦,但好处便是稳定。 至少,不用担心课题做到了一半,投资人半天看不到成果,掀桌不干了。 但无论怎么说,埃克森美孚在锂硫电池上抢先建立了专利壁垒,掌握了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定价权,对于全球新能源行业来说都是一件噩耗。 对于这样的结局,王海峰虽然替国内新能源企业的前途感到惋惜,但在内心深处却又不禁存着几分安慰。 至于这安慰从何而来…… 至少,在锂硫电池上拔得头筹的不是陆舟那小子。 毕竟斯坦利教授怎么说也是锂电领域的大牛,最早的锂电池模型就是这位做出来的,就算输给他也没什么不光彩,脸上贴点金甚至可以说虽败犹荣。 可若是输给了陆舟这个晚辈,那才真是让王海峰觉得,自己那张老脸没地方搁了。 上完了课之后,王教授正准备往实验楼走去。 这时,一位穿着西装的男人,带着一名助手,向他迎了上来。 看着这位陌生的男人,又看了眼他身后的助手,王海峰皱了皱眉,问道。 “你是?” 那个穿着西装的男人脸上带着友好的笑容,伸手递出了手上的名片。 “您好,我是《科学报》的记者,您可以称呼我小李。” “科学报的?”王海峰皱着眉头,“你找我有什么事儿?” 小李态度恭敬地说道:“是这样的,我从很多地方了解到,您是电池材料领域的大牛,所以想采访您一些关于电池方面的事情,不知道您现在是否有时间?” 原本王海峰是不打算接受采访的,但听到“大牛”这个词,他心中不禁有些飘飘然,便随口说道。 “我很忙,最多只能给你十分钟的时间,有什么问题的话,你就直接问吧。” “好的,王教授。”那个小李脸上顿时露出灿烂的笑容,用眼神示意身后的助手记笔记,同时取出录音笔打开,开始提问道,“关于前段时间刊登在《JACS》上的那篇由斯坦利教授撰写的论文,请问您有什么看法?” 王海峰侃侃而谈道:“目前学术界尚未作出定论,不过这篇论文的作者毕竟是斯坦利教授,以他的学术声誉而言,可信度还是相当高的。” 小李继续问道:“那您觉得,这个笼状碳分子和此前陆教授研究出的HCS-1材料相比,哪个更具有工业应用前景呢?” “HCS-1?”王海峰呵地嗤笑了一声,摇头道,“两者根本不具备可比性。如果将前者一盏灯,那么后者大概也就相当于萤火虫的尾巴,非要说的话,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这么大。” 说到这里,王海峰便想笑。 上头那么重视那个二十来岁的教授,结果又如何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