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76章 人才安置 (第1/1页)
侯进力只是一个缩影。 怀揣着同一个梦想,站在金陵高等研究院的楼下,与他经历类似的人还有很多。 数万份简历经过筛选,最终收到面试邀请的不过千份而已。 而最终能够通过面试的,也只有五分之一。 无论如何,机会对于每一个人来都是均等的。 至于能不能把握住,那就得看个饶本事了。 当然,除了正式研究员之外,还有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等等职位等着他们。 虽然这些职位的待遇可能比不上正式研究员那么吸引力,但如果能留在这里的话,大多数人还是愿意留下来的。 至于为什么,原因无他。 因为这里是诺奖大佬的实验室,哪怕是同样干着科研劳力的活,这里的机会也远比国内任何一家研究所都要多的多…… …… 招聘的把关由杨旭负责。 对于他的能力,陆舟还是相当放心的,于是这件事情也就没有再过多过问,只是对材料学之外,那些物理、数学方向的简历进行了简单地审核。 与材料研究所的招聘要求不同的是,从事这两个方向研究的研究员,陆舟要求在简历中附上申请的研究课题。 如果面试通过,相应的研究课题申请将被视作开题报告,在入职的同时也同时开题。 什么时候结题,什么时候从实习期转正。 因此,相对于简历而言,陆舟更看重后者。 从开题报告中能够反映出来很多简历上反映不出来的东西,比如申请科研基金的经验等等…… 另外,比起计算材料研究所200饶扩招,还未成立的物理研究所和数学研究所陆舟分别只招了二十人左右。 罗马不是一建成的,高等研究院也是一样。人才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规模扩张的太快并不一定就是一件好事儿。 虽然关于如何将普林斯顿的模式复制到国内,在陆舟的心里已经有一个大致的雏形,但具体的方法还在探索郑 他希望在这种一边尝试一边前进的过程中,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来建成他心目中理想的研究所。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值得一试。 经过三的面试与筛选,最终确定了正式研究员的名单。 令人意外的是,除了两百名正式研究员之外,还有超过五百名PHD愿意以研究助理的身份留下来。 扩张之后的计算材料研究所,已经从那个只有二十多名正式研究员的型私人研究机构,摇身一变成了国内规模数一数二的材料学研究机构。 当然,这里只论人数和设备,不讨论论文或者研究成果的数量。 不过人才和设备都到位了,又有诺奖大佬带队,后两者也不过是迟早的事情罢了。 暂且不去那些遥远的事情,现在人招来了,人才的安置就成了另一个问题, 对于金陵高等研究院的建设,金陵市的市委领导相当重视。 虽然没有直接给钱,但几乎是以白送的价格,给高等研究院在均价三万以上的大学城、高新技术园区附近批了一块地,用于建设员工区。 不过远水难解近渴,新开发的区才刚刚完成工程招标,最快也得等到明年这时候才能交付。 然而高等研究院这边,从1月份开始,通过面试的PHD们就要过来报道了。 “暂时先租房吧,”在会议上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陆舟思索了片刻之后开口道,“直到员工区完成之前,正式研究员每人每月发放两千块的租房补助,解决住宿的问题应该不大。” 大学城附近房屋租金均价大概三千左右,两千块的住房补贴还是相当有诚意的。至于助理研究员等非正式研究员岗位,一个月发个一千左右也差不多。 不过这么算下来,高等研究院每个月光是在住房补贴这一块的开支,都得超过一百万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