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_第597章 步子迈得太大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97章 步子迈得太大了? (第1/1页)

    整个可控聚变电池的项目拆成了十三个子项目,涵盖了激光点火装置到发电机组等所有部件,共六家科研机构参与研究。【】

    有着盘古聚变堆的成功案例放在前面,对于这个项目陆舟还是相当有信心的。

    不过在关于聚变电池的核燃料的讨论上,依然出现了分歧。

    目瞪口呆的听着陆舟描述的那个疯狂的计划,盛宪富讶然地张了张嘴,过了好一会儿,才用难以置信的语气开口道。

    “你确定要用氦三做燃料?氦三和氘的反应截面只有DT反应的数十分之一,点燃它的难度将是点燃DT混合燃料的数十倍不止!”

    持有这个观点的不只是他一个人,核工业集团的总工程师王曾光院士也是点了点头。

    “我也觉得直接上氦三可能不切实际了点,虽然按你说的是节省了堆芯的空间和成本,但事实上这部分成本不过是被转嫁到了激光点火或者微波点火装置等等其他部件上。”

    和陆舟不是很熟的于建南院士倒是没有直接反对,只是隐晦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步子迈得太大,未必是一件好事。”

    食指轻轻在桌上敲了敲,陆舟思索了很久。

    这是一个取舍的问题。

    如果选择了DT混合物作燃料,那么反应堆芯上就得负载液锂中子回收系统,整套聚变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就会降低。如果选择了He-3/D作为反应物,就可以节省至少15%的堆芯体积,整个电池组的体积能量密度也会随之提高。

    不过王院士的那句话确实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以国内目前的激光点火技术,贸然选择这种激进的技术路线,未必就能达到他所期望的那种效果。

    沉默大概持续了五分钟,陆舟的心中有了主意,开口说道。

    “那就折中一下好了。”

    盛宪富:“折中一下?”

    陆舟点了点头:“就和点火装置一样,我们分两条技术路线来走。一条做DT燃料的聚变电池,一条做He-3/D燃料的。在接口尺寸上我们可以约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如果He-3/D燃料的聚变电池技术瓶颈真的解决不了,我们也可以立刻采用DT燃料。等有一天氦三聚变技术的难题解决,日后就算是技术升级,设备的更新换代也会比较容易。”

    王曾光院士想了想,点头道:“我觉得可以。”

    于建南院士话依旧很少,只是点了点头说:“只要预算没意见,我就没意见。”

    看了其他几人一眼,见没有更多的意见提出,陆舟便拍板道:“那行,这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

    直接上氦三,确实还是太超前了点。

    有几个老“队友”的劝说,也让陆舟清醒了一些。

    他承认,从那台来自高等文明的残骸上挖掘到了可控聚变小型化的技术路线时,他确实有点膨胀了,以至于忽略了地球文明的工业水平。

    事实上,能将聚变能电池做出来,本身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至于将那台引擎上的技术完全还原出来,恐怕就算是到了世纪末也未必能做到,更不要说现在了……

    离开了会议室之后,陆舟原本是打算回地下实验室继续琢磨那个霍尔推进单元的,不过想到还有一件事情没处理,于是便返回了自己的办公室。

    前段时间,高层在批准项目的同时,建议他将那篇关于聚变电池技术可行性论证的论文,投稿在相关的学术期刊上。

    虽然猜到高层是在打什么主意,不过陆舟倒也没什么意见。

    论文中所写的,正是他的学术观点。

    如果高层对公开论文中的内容没什么意见的话,他自然也不会反对将论文拿去投稿。

    将前段时间写的那篇论文拿出来翻了下,删掉了里面可能存在启发性的内容,陆舟只保留了几个类似于“可拆卸式堆芯”、“激光加热”、“微波加热”这类模糊的概念,然后将其翻译成了英文。

    其实这种技术可行性的论证,就算不做删改直接投稿也无所谓,毕竟这种存在较强主观色彩的论文中,不会涉及到具体的研究思路和实验方案,只是对“可行”或“不可行”的讨论。

    至于做不做得出来,大家还是得各凭本事。

    将删改过的论文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之后,盯着屏幕中那个PDF格式的文件的陆舟,陷入了思考。

    投哪家期刊比较好呢?

    想了一会儿,他嘴角勾起了一抹笑意,心中顿时有了主意。

    翻出了有一年没用过的邮箱列表,找到了PRL编辑的邮箱,他斟酌了下措辞,将稿件附在邮件中投寄了过去。

    在点击发送的时候,陆舟的表情不禁有些玩味。

    不知道看到了这篇论文之后,会不会有人赞美自己的国际主义精神?

    除了研究可控聚变的同行之外,想来大概是会的吧……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