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1927年 (第1/1页)
太阳高挂在天边,炙热的阳光正鞭打着大地,空气仿佛是开着了的热水。这时,就连渤海边上吹来的风也吹散不了这热气。 虽说这时正值孟秋,但这热气仍不肯退去,继续肆虐大地和世人。 这时候,北平也挺是热闹的,街上布满了匆忙的身影,其间最为醒目的是一些穿着灰黄军装的士兵在押着一些人,大多都垂着头,不敢见人。 可路过的人儿还是瞧出这些人的身份,因为这对北平人而言,他们太熟悉了。 不少行人指着某个人,神情颇为诧异,偏着头对旁人低声讨论。 大致内容也和前些天一个样子,无非是惊奇革*军又把一个祸乱百姓的清廷大臣或富人给逮着送去市集枪毙。 过了一会儿,百姓又听着了整齐的枪声,想过去弄些“大补”,可又怯那些士兵,便低着头往剃头匠那走去,哭着剃掉头后的辫子。 虽然不舍,但是也得忍下心去剃掉,不然那些士兵又得寻上家门,到时候可没理由再拖延了,定然要拉去市集枪毙,以示威慑。 这时,全国不少的知识分子和有地位的人正往北平聚来,可是热闹。 自北平没了清廷后,一些强制贯彻的禁令也消失了,自由的气息开始出现了,这使得北平竟比往日更热闹、更繁荣。 底下的百姓对革*军不禁改了观念,原来不似是清廷所说那样野蛮、杀人不眨眼、抓人充饥、喜yin掠之流。除了强改旧礼旧俗外,一切安分,不像那些八旗子弟。 百姓们有些放心,市集也重开了,人们又继续忙生计,顾着家里人那些吃食,可目光却望不见城外的黑云。 清廷没等革*军攻来北平就慌张逃窜到了奉天,明面上还下了公示,指名奉天为陪都。 宫里的皇族跑光了,朝里的大臣也收拾细软走光了,留下了一个没人管的大城市。 那些日子,城里发生了什么,百姓比清廷、革*军、记者更清楚。 但是,这些不重要了。 洋历7月25日,也就是昨天,日方对国际表示将介入中*国内务,提出了“助清剿匪”口号,日驻华大使并以“任何人不得无理由去推翻本要给人民幸福的政*,即使是该政*还未施行。”驳回了革*军的言语。 同时宣称在朝日军已经出发,并与在奉天的清廷取得联系,此外,调动本土兵力和第三舰队,准备助清平定战乱,还中/国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日驻华使馆准备搬往奉天,不少国家使馆也有此打算,这表示国际诸国并不支持革*军。 不少知识分子望见这后面扑来的死神,提笔写文章,登在一些报纸上。 “我从未见过清廷动过一丝想给人民幸福的念头,所谓的洋务,也只不过是巩固统治,以洋人之利制国人。” “倘若说谁才是中国如今的火炬,惟有革**人,没了他们,我中国才真的没了希望。” “我不是什么圣人贤者,没什么资格要大家听从我言,但如今之时事,清廷与之***,谁更有希望使国强民富,一目了然。对于鸟儿而言,新生的树木比枯树更有资格建巢。” “1912年,有人绞死了一些想要给国家人民带来希望的人,如今,他们又觉得要再绞死一些人,才会使中国富强起来,并以此洋洋得意。” “狼,一种永远吃不饱的生物。这时,它饿了,瞧上了黑土地上奔跑的羊儿,便啸了几声,吓跑了旁边的野牛、黑熊之流。于是,心满意足地露出了自以为坚利的牙齿。” “我辈身为中国人,手执中国剑,脚踏中国龙,头顶中国魂,身缠中国之气节,力创中国之荣耀,岂怯歹人?” 这些言语是经常能在报纸上见着的了,只是有人摘抄一些下来,轻吟在口,声音这儿响起,那边传来,竟使不少男儿激动之下去参了军。 迫于民众压力,也想向世界展现自己的实力和价值,革*军准备出师北伐。 …… “清廷无能,致使列强分食我国;日寇如狼,欲食我东北,我辈男儿岂能坐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