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回 庐江悲诸侯前来 (第1/2页)
陆康走了,走的很安详,没有遗憾。自己效忠的主公快马加鞭,一日千里的赶回送行;出色的儿子和侄子在身旁伺候;要好的同僚答应了自己的遗愿;再加上当世神童给自己所作的悼诗;陆康很满足,他嘴角上一直挂着的那抹微笑,已经足够证明这一点了。 因为陆康是列侯的爵位,故而必须向朝廷报丧。孙策命人前往许都通报,自己则率领一干人等帮助陆家两兄弟陆绩和陆逊料理丧事。陆逊还好些,毕竟年纪已经十三岁了,虚岁十四,是能结婚的年纪,算半个成年人了。但是橘郎陆绩就不行了,两年前丧母,今年又丧父,连番的打击让这个刚满九岁的孩子难以支撑,几次都哭昏过去。孙翊只得请张机留守陆府,随时照看。而让华佗回“仁心堂”坐诊,毕竟“仁心堂”还是要运转的。 孙翊和孙策商量了一下,请孙策和张昭回太守府主持日常事务,自己则和二陆的老师董昭留下,帮助陆家治丧。孙策赶路而来,加上这几日忙活,身子也有些吃不消,便同意了孙翊的建议,和张昭离开了。 七日后,也就是陆康的“头七”之典,为大祭。朝廷对于陆康的谥封也下来了。皇帝感念陆康之功,特追谥陆康为“忠侯”,着其子陆绩袭爵;另加封陆逊为关内侯,武威中郎将,足见皇帝对陆康的重视。而孙翊的那首《别陆公》,更是让许都众人赞叹不已。以至于曹cao私下对众人言道,“吾百年后,尔等当将那《沁园春雪》隽于吾墓碑之上,以为墓志铭。” 在陆康“头七”之日,天下众诸侯们都派人前来吊唁,再加上一些与陆氏家族久有联系的世家,也纷纷派人具礼问候。一时间,庐江俨然成为了天下关注的焦点。 这一天,陆府门前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庐江上下一干人等,在孙策的带领下,陪同陆逊、陆绩迎接前来吊唁的宾客。 只听得门口司礼大声道,“陛下特使,钦差大臣,国舅董承,代陛下前来吊唁!” 众人忙起身前往院中跪迎。 董承缓步而来,与众人稍微见礼,便于堂前台阶之上,把皇帝对陆康追谥封赏的圣旨宣读出来。等宣读完毕,又亲自去陆康灵位前上香祭奠。陆逊、陆绩也忙不迭的谢恩回礼。一切弄完,孙策命董昭陪同董承往偏殿稍歇,因为两人都是长安旧识,倒也相近。 司礼又道,“大将军袁绍特使,袁三公子袁尚,前来吊唁!” 孙翊一听,心中有些疑惑,不过很快就明白了。这袁绍看来也是要拉拢孙氏这边,另有图谋。想到这里,他对孙策眨了眨眼睛,摇了摇头。孙策明白他的意思,坐着没有动。而孙翊则起身前往迎接。 来到袁尚面前,孙翊拱手道,“江东孙三郎,代陆氏一门谢大将军及袁三公子厚爱。” 那袁尚看见孙翊到来,脸上神色稍有不悦,不屑道,“当世神童前来迎接,某倒是托大了啊。”袁尚本来的想法,是孙策会亲自前来迎接的,但没想到却是孙翊。心里不免有些别扭。 孙翊哪能看不出他的想法,呵呵一笑道,“大将军乃当世英雄,三公子亦为当世英杰也。三郎能得见尊颜,喜不自胜。然今日乃陆公`头七`之礼,若有怠慢之处,还请三公子莫要见怪。” 孙翊这话说的柔中带刚,既给足了袁尚面子,又告诉袁尚不要失礼,毕竟袁绍是让他来给人家陆家吊唁的。 袁尚脸色一凛,讪讪道,“多谢指教。”言罢,自去祭奠不提。 孙翊心中暗自冷笑,正要回返座位,却听得司礼大声道,“司空曹cao特使,关内侯曹昂,携军师中郎将郭嘉,前来吊唁。” 孙翊听到这句话,心里咯噔一下,但他很快就恢复了过来,朝着孙策做了一个非常隐蔽的动作。孙策明白自己的老弟是想让他过去,便起身来到孙翊身旁。孙翊也转过身,看到了自己的结义大哥曹昂,其身边还有一个形容风/流的人,眼睛中透露出异样的神采。此人当是郭嘉无疑。 孙翊先拱手对曹昂道,“义兄前来吊唁,小弟不胜感激。伯言此时正在具礼,不好迎接,还望义兄勿怪。” 曹昂托住孙翊的手道,“三郎说哪里话来,我们兄弟之间何来如此见外?” 孙翊也不矫情,转而对孙策道,“大哥,这便是我义兄,司空曹世伯的大公子,曹昂曹子修。” 孙策抱拳道,“曹世兄亲自前来,某代庐江上下恭迎。”说罢直视着曹昂。 曹昂也看着孙策,道,“伯符兄小霸王之名已天下皆知,今日一见,果名不虚传也。” 两人眼光中都出现了炽热的精芒,无形的展开了一番激斗。 没办法,曹昂和孙策都是非常骄傲的人,而且能力也都非常出众。曹昂只是因为在曹cao的阴影之下,所以并不如孙策显眼。可现在看着孙策,曹昂也不自觉的的想要和他一较长短。 孙翊本欲想办法调解,却有一个不和谐的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