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风光之万家灯火_无限风光之万家灯火(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无限风光之万家灯火(2) (第2/2页)

司。

    万家保险原来是没有的,是现在的董事长觉得中国需要发展保险,也是在深圳的一个开发区筹备了一个万家。最开始只有十几个人,几台自行车。那个时候正是保险的空白期,很多人和单位都不知道是什么。据说最早接到了业务,万家公司还没有投保书。没办法的情况下,有个员工去人民保险公司假装投保拿了一份投保书回来。于是把投保单上的人民保险字样改成万家保险字样,第一份保险合同就诞生了。后来经过多年发展,从开发区搬到了深圳市,又引进了一个国有大银行做股东。后来业务扩展到沿海十几个城市,成为了一家区域性保险公司。但是那个时候只是做财产保险,比如车辆保险啊,家庭财产保险啊之类的。这下,大家明白了保险业按照承保的标的来分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财产保险,一类是人寿保险。而现在坐在培训教室里接受教育的是人寿保险的营销员。

    万家的董事长出身不高,据说是一个大领导的驾驶员。但是非常聪明,把万家保险经营得红红火火。后来有一次到台湾进行同业交流,问到财产保险与人寿保险哪个更有市场前景?同业本身是做财产保险的,只不过台湾人叫法不同,他们叫铭泰产物保险。他们很诚恳地说:未来一定是人寿保险更有发展前景啦!但是万家这个董事长也不懂人寿保险怎么经营,但是他懂得请人用人。于是就在台湾找了众星人寿的副总裁黄毅艮,邀请他前来筹备万家保险的人寿保险业务。黄总又把他的徒弟郑顺文带过来。郑顺文也很厉害,据说黄总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这辈子在保险业没什么成就,也就是增员了一个郑顺文。

    这句话凸显了郑顺文在黄毅艮心目中的地位。郑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于远明注意到这个词:增员。

    这是原来没有的说法,原来叫招聘,在之前叫招工。

    还有,黄和郑是属于师徒关系。这也有些不一样。因为除了传统的行当,工厂里,师徒关系已经很少了。

    这个保险公司看来与外面的说法很多不同,需要学习。

    孟经理接着介绍万家保险公司的文化;

    信誉第一,效率第一,客户服务第一;

    特别说到了竞争在服务里起到的作用。于远明想对啊,原来桃花镇只有供销社,根本就谈不上服务。你去买东西还要陪笑脸,他还很不耐烦。

    餐馆也是,原来桃花镇上只有一家国营饭店,生意还不错。后来开了几家私营饭馆后,生意越来越差的国营饭馆就垮掉了。

    孟经理又说到了万家公司的早会制度,司歌。

    原来这个制度是日本的制度,最早在台湾实行很不错。(台湾曾经被日本殖民统治五十年,留下了深刻的各种痕迹)黄毅艮他们来到大陆,自然就开始按照原来的葫芦画现在的瓢。

    公司每天8:30开早会一个小时左右,主要是唱司歌,念公司训导。新闻播报,专题讲解,展业分享,政令传达。

    然后各位营销伙伴就可以出去拜访客户了,时间非常自由。

    然后他放司歌,教我们唱司歌。

    这首歌据说是一个著名的作曲家作曲,公司集体作词,由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一个男中音歌唱家演唱。

    第一次完整地,认真地听这首歌。于远明被震撼了!

    他听出了这首歌的画面感:一轮红日喷薄而出,一群为了理想的人奔走在大地上,西装革履,手提密码箱,步伐矫健,满脸洋溢着自信快乐。

    臆想中,他的内心澎拜着,翻江倒海,甚至眼眶里都潮湿了。

    不过教唱的时候,大家发现,孟经理的音乐才能太差了。完全的五音不全啊!

    大家笑得一塌糊涂,笑得孟经理最后也不好意思了。就放音乐,让大家跟着唱。

    一天的课程终于结束了。

    参加了一天的学习,于远明并不像其他同学一样觉得累,反而觉得内心充满了力量,有一种新鲜的东西在体内翻滚。

    第二天,还是那个教室,还是那个班主任。

    上午学习寿险的意义与功用。

    没想到成年以后会有那么多人哭泣!

    今天上课的老师是一个胖乎乎的经理,又黑又胖还不高。很像男版的韩红,还是黑色系。

    为什么说像韩红呢,原来这个叫王玉清的小伙子说话,唱歌都很好听。也许是胸腔共鸣,也许是受过专业训练,反正他的普通话很标准,吐字清晰有力,唱歌也声情并茂,深具感染力。

    王老师是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因为家在龙城,于是回来工作。通过朋友介绍到万家保险。目前是担任区经理。说到这里他还把胸前的一个小塑料牌给大家看:请大家看清楚,我的职务是区经理,不是我姓区。我姓王叫王玉清。如果是姓,那个字也读OU并不读QU。知道吗?

    大家一听就笑了。

    然后他就开始讲述人寿保险的意义与功能。

    在讲述的过程中,他穿插了几个感人的故事,又配了几首歌曲,让大家深深地感受到了家庭的责任,爱的感恩,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风险,失去健康失去亲人的痛苦和未来养老的隐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