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汉献帝_第一百七十七章 墙倒众人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七章 墙倒众人推 (第2/2页)

  刘封怜悯的摇摇头,走上前蹲在廖化面前说道:“元俭,良禽择木而栖,更何况那刘备为求一己‘私’利攻击朝廷,我寇封身为汉人,虽然误认贼人为父,但却不愿就此执‘迷’不悟。如今朝廷仁厚,愿意给我一个恕罪的机会,我寇封又怎么会错过。”

    “哼,真没想到你刘封也是个巧言善辩之辈,往日我倒是小瞧你了。”廖化冷哼一声道。

    “元俭,我再跟你重申一遍,我姓寇,叫寇封。当初刘备收我为义子,不过是为了得到荆南世家的支持,可惜当时我叫刘备的虚名所‘蒙’骗,这才做出认贼作父的事情。但现在不一样了,我寇封已经看清了刘备的真面目,自然不能一错再错。”

    “哼,无耻小人。”廖化不屑的说道。

    “……元俭,大汉的天子姓刘,却不表示姓刘的就都有机会当天子。看在你我相识一场的份上,我实话对你说,跟着刘备是没有前途的,刘备先前可以顺利,那不过是因为朝廷正忙着对付曹‘cao’,可如今朝廷与曹‘cao’的战事已然结束,大汉天子亲率大军前来平叛,你认为刘备又能坚持到什么时候?这次不同于以往,以前刘备战败还能得到别人的收留,可这回,你看有谁敢收留反贼。你廖家本也是荆州大族,可自打跟随了刘备以后,你想想你廖家是比以前好了还是坏了?”

    廖化并非演义中所描写的黄巾贼出身,他是出自荆州廖家,书香‘门’第,而作为家族的子弟,首先要考虑的自然是自己家族的利益。廖化又不是关羽、张飞那种追随刘备多年的老臣,所以当刘封提到廖家在荆州的利害关系时,廖化沉默了,他不能为了一时痛快就彻底得罪朝廷,那样给廖家带来的危害太严重。

    见廖化不吱声了,刘封继续劝道:“此番你来江夏求援,不是因为我寇封与关羽的关系好,而是除了我江夏外,目前的荆北根本无兵可调。可元俭你想过没有,我即便出兵去救那关羽,救不救得了尚且两说,就算侥幸将他关羽救出来了,以那关羽的脾‘性’,他在日后会对我的态度有所改变吗?”

    “……”廖化没吱声,因为他知道刘封说的是事实,跟随关羽的时间长了,对关羽的脾气也就有了一定了解。说实话,关羽这人有点势利眼,演义中刘备娶了糜贞后,关羽对待糜竺糜芳兄弟还算客气,可等糜贞一死,那关羽的态度立马就变了。后来关羽出兵攻打樊城时因为糜芳供应粮草不及时就扬言等回来以后要收拾糜芳,以至于糜芳惊惧之下投降了东吴,关羽也因此失去了退路,败走麦城。

    用现代人的话来讲,关羽就是情商太低,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举个例子就说孙权为其子向关羽求亲。关羽不愿意就不愿意,说‘女’儿岁数小或者不愿让‘女’儿出嫁太远,这种理由足可以拒绝东吴,可关羽却偏偏说什么虎‘女’焉可嫁犬子?

    知道你关羽疼爱‘女’儿,可你也不能说人家孙家一窝狗啊。就是寻常人家,听到这种比喻也没有不翻脸的。更何况你关羽有什么资格看不起人家孙权?孙权虽说继承父兄之业成为江东之主,但赤壁之战不是人家打赢的?

    关羽倒霉就倒霉在那张嘴上,太不会说话,以至于树敌无数。等到他倒霉的时候,自然也就没人愿意伸把手。

    如今虽然没发生赤壁之战,孙权也不是江东之主,可关羽的脾气还是那样,所以该得罪的人他是一个都没少得罪。

    荆北的人心本就没被刘备收服,如今朝廷大军杀到,又有蔡瑁、蒯越等人在暗中积极串联,有了这些地头蛇的帮忙,刘封很快就让朝廷的说客给说服了。又不是刘备的亲生儿子,本以为刘备年纪大了估计日后无子,拜他为义父,将来说不准还有机会接管他手中的势力。却不想自己拜了刘备没过一年,刘备的亲儿子刘禅就诞生了。这对别人来说是个喜讯,但对刘封来讲绝对是个坏消息。继承人是肯定没指望了,说不准还会因为这个义子的身份惹来杀身之祸,刘封也只得开始考虑另谋出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