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人人都爱苏东坡 (第2/3页)
郊与岛’么?父亲大人汪洋恣肆,我是学不来的,勉力远追岛瘦郊含,能学到二叔的皮毛,已是侥幸了。” 坡公呵呵一笑:“那你也不用过谦了!”慈爱之色,抑郁言表。 往下一块石碑看过去。 “我公厌富贵,常苦勋业寻。 相期赤松子,永望白云岑。 清风出谈笑,万窍为号吟。 吟成超然诗,洗我蓬之心。 嗟我本何人,麋鹿强冠襟。 身微空志大,交浅屡言深。 嘱公如得谢,呼我幸寄音。 但恐酒钱尽,烦公挥橐金。” 当看到这首五言诗时,坡公笑起来:“这首也在?那么,潞公那一首,没有刻上么?” 绯袍男子笑道:“怎么会?您看,在这里……” 顺着绯袍男子的指点,坡公转向右面一块碑,看着上面的文字,再次曼声吟哦: “莒侯之燕处,层台逾十寻。 俯镇千乘国,前瞻九仙岑。 勿作西州意,姑为东武吟。 名教有静乐,纷华无动心。 凭高肆远目,怀往散冲襟。 琴觞兴不浅,风月情更深。 民被裤襦惠,境绝枹鼓音。 欲识超然意,鸰原赋掷金。” 吟毕,摇摇头失笑道:“潞公此诗,不应居于吾下。” 绯袍男子道:“文潞公学力深厚,诗作自然高明。不过若论超然么,呵呵,谁叫此台名唤超然台,乃是坡公亲手修葺的呢?” 坡公深深看他一眼,呵呵笑了两声,也不在意,说了声:“霍太守也学会‘呵呵’了……” 待绯袍男人又呵呵笑起来时,又顺着石碑一块块看了下去。 只见这一首道:“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气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应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那一首说:“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又一块极高大的石碑上又刻着:“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林林总总数十块石碑,或长或短,或大或小,或诗或词,每块碑上所刻,诗句固然令人击节赞叹,几欲放歌,书法也是或飘逸或沉雄,与诗句相得益彰,令人赏心悦目。 几十块石碑看完,坡公游目四顾,神情似有所动。 当坡公浏览碑刻时,两个女子一直陪在他身边。见他若有所思的不足模样,年纪稍大些、约三十几岁的夫人轻轻叹了口气,道:“这里,似乎少了一块呢。” 绯袍男人左右看看,没有接话,神色略微有些尴尬。但那妇人已经轻声吟哦起来: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只吟得两句,已经神色悲伤,再也说不下去。 “十年生死两茫茫……”坡公重重叹了口气,“十年,又是十年了……” 那妇人轻轻叹口气,对绯袍男人道:“劳烦太守,也将这一片镌刻了,立在此处吧……所需工料,有我们支付。” 绯袍男人沉声道:“好。” 坡公转过头,抓住妇人双手,深深注视着她,缓缓道:“闰之,谢谢。” 妇人缓缓摇头:“无须言谢。jiejie知道你这般挂念他,九泉之下,也自当欣慰。” 见气氛渐渐沉重起来,绯袍男人急忙岔开话题道:“坡公请看,此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加之这些碑刻,十年来,此地已为密州游览之胜景,百姓无事时,时常携家眷到此游览,这也是坡公的遗泽了。” 坡公深深吸了口气,振振精神,举目四望,脸上惊奇、欣慰之色交织:“哦?果然如此,你看,下面这么多人?” 可不,此刻台下,正有无数人,从四面八方,向着超然台赶来,手里,还都拿着各色鲜花。远远望去,小山里,城墙下,人影如蚁,绵延不绝。 坡公望着这不绝如缕的人影,面有感叹之色道:“当年,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蒙密州父老不弃,亦能安予之愚拙,实为轼之荣幸。然能于无意间为父老遗此风物,可谓无心插柳。” 随即又道:“也要多亏霍太守年来辛劳,百姓方能脱于贫困,可谓有德政于民也。” 那霍太守急忙道:“坡公谬赞——您还是直呼其名罢,晚辈可当不起坡公尊称。” 坡公笑笑,从善如流道:“骞甫过谦了。这几日见密州黎庶安定,百业振兴,足见骞甫” 霍骞甫愉快地笑起来:“晚辈自知密州以来,常自追慕坡公为民之志,战战兢兢,不敢稍有懈怠。然材质愚钝,何能及公之万一?密州百姓有今日之安定,实赖坡公大德。” 坡公严肃起来,摇摇头:“我辈为官一任,自当造福一方。只可惜,某能力所限,未能令百姓安居乐业,实有愧于官家重托,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