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托妻献子 (第2/2页)
窜了出去。刚刚见过的那个老头,直冲后方弓手,瞎老头带着其他人猛扑冲上来的小队,而陪自己回来的大个子,腾身而起,如同冲天的大鹏,向着那个起码军官直冲过去! 一眨眼,身边就剩下那个言语古怪的漂亮小伙子了。 “当心!” 苏轼话音未落,蹭蹭蹭三声,陈季常、柳月娥和琴cao擦着身边就冲过去了。 “季常——” 苏轼急得直跺脚,失声惊呼,这不是找死吗? 旁边毕晶也开始跺脚——一个愣神没注意,母老虎也跟着冲上去了!这败家娘们跟着凑什么热闹啊,不知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啊! 但就多了这么两脚的功夫,一群人已经迎面冲进三个小队。下一刻,啊呦哎呦呼痛惨叫声,噗通砰砰摔倒声,丁零当啷的兵器落地声,伴着飞扬的尘土,响成一片。 也许这些兵丁平常也算训练有素,也许他们是军中精锐,战术比对手高明得多,但奈何对方武功实在太强,几乎只是片刻之间,就已经人仰马翻,乱成一团。 没有人想到面对强大的官兵,还有人敢于正面冲击。那骑在马上的指挥官愤怒地大叫起来:“反了!反了!等等速速束手就——” “擒”字还没出口,眼前一黑,一条巨灵神般的魁梧大汉破空而至,从半空中直扑下来。军官大惊失色,手中长刀当头便砍。但手刚刚一动,那大汉已经扑倒身前,左手一辉,闷雷般的呼啸中,周围十余个护卫纷纷向后跌倒,右手一探,钢刀嗖地飞上半空。 那军官还没反应过来,就觉得身体一软,被劈手拉下马来,在半空中飞舞盘旋一周,耳边一声霹雳:“都住手!” 军官被绕得七荤八素,还下意识大叫:“放箭!”但随即明白过来,自己小命在人家手里呢,忙不迭闭嘴。这得亏是浑身酸麻,一动都动不了,不然肯定急忙伸手死死捂住嘴巴。 周围几个要点上的弓手,本来负责掩护大队强攻,但只是片刻之间,三个小队就同时乱成一团,想要放箭却生怕伤了同伴,不由踌躇一下。就在此时,一条黑影旋风般赶到最中间那个点,还没等反应过来,那黑影已经伸手,一个长弓手软软倒在地上,手中长弓被人轻轻巧夺了过去。 周围几个弓手一阵大乱,但还没等还手,那黑影传来插去,一眨眼间十几个弓手几乎同时身上一麻,顿时浑身无力,软倒在地。 也就在这时,那军官恰好被拉下马来,嘴里还高呼:“放箭!” 一干军士羞愤欲死,这还放什么箭?又那什么放? 那黑影却哼了一声:“放箭?好!” 也不见他怎么作势,随意张弓,整个人如同突然变成了浑身是刺的刺猬,一只只长箭流水般向四周飞射。当当当当密得听不出点的声音中,每个要点上最具威胁的弩手,几乎齐齐发出一声惊呼,手中剧震,弩弓纷纷落地,但人,却毫发无伤。 这黑影更不停手,长箭依然流水般飞出,远处近处,点点松明火把噗噗落地,满山的光亮顿时暗乐一大半。 这两轮激射,距离,力量,准头,把握得妙到毫巅,众宋兵哪里见过这等神技?一时间齐齐发一声喊,凡是能动的,都齐齐向后退开几步,看神仙一样看着那停下手来的老年汉子。 就在这时,中间那魁梧大汉厉声叫道:“还不住手?” “住手!都住手!” 这回那指挥官可机灵多了,接连高声喊叫,生怕晚了片刻,这条小命不保。 但是已经晚了,或者,已经用不到他喊住手了。他只叫了不到三声,三个小队五六十号人,已经被全部打到在地,再也爬不起来。 剩下周围那些迂回包抄的,一个个站在当地,彷徨无地,茫然失措。 柯镇恶丘处机穿过满地“伏”兵,嘿嘿笑着回来,陈慥琴cao柳月娥三人组连声叫着痛快,大踏步反悔。母老虎脸上,更是笑开了花。 毕晶急忙走上去:“你个娘们儿!没伤到吧?” “这帮杂兵,怎么会?”母老虎得意洋洋,“我亲手打倒仨呢!” 柳月娥拉着母老虎,连连赞叹:“妹子原来这么厉害,真是好身手!” 母老虎咯咯笑着:“jiejie你才厉害呢!功夫怎么练的啊,看得我都傻了!”说着又看看琴cao:“还有琴cao妹子,真是了得!” 三个女人你一眼我一语,顿时亲热无比。 母老虎看看柳月娥,又看看琴cao,悄悄附在毕晶耳边道:“发现没?刚刚这俩可一直较劲,比谁打倒的多来着,结果平分秋色,每人办了五个呢!现在你再看,和谐多了是吧?” 毕晶听得直撇嘴,这三女人什么毛病,就这么爱打架啊!想想也是,母老虎母狮子和母豹子啊这是! 这时候,萧峰手里提着那军官,郭靖把长弓还给弓手,大步而回。沿途军士自动让开道路,竟无一人敢于出声,眼神十足的敬畏。 “子瞻兄,如何?”陈慥看着苏东坡,眼眉一挑,“意外不?” 苏轼还没说话,杨康就一撇嘴:“本来嘛!早说了,宋朝兵就是废柴不能打,你们还不信。” “呃……”苏轼这才反应过来,目瞪口呆地看着大步走近的萧峰郭靖,半晌说不出话来。 ----------------------------------------------------------------------------------- 因为突然来了这么一出,苏轼不得不连夜入城,前往知州衙门。幸好当日军队出城“剿匪”,城门并未如同一样闭关不纳。而那领头的军官听说眼前这人,竟然是闻名天下的苏轼,更是新任知州,唯恐被追究听从县令之命擅自出动之责,一路上战战兢兢,老实得很。 好在苏轼并没有过于责怪,这军官胆子大了好些,在城前呼呼喝喝几声,便叫开了关,顺利入城。毕晶呵呵笑道:“你这叫门将军,倒也威风,比叫门天子强多了……” 话没说完,猛然惊觉,急忙住嘴。苏轼淡淡看了毕晶一眼,看得他一阵毛骨悚然。那军官却吓得屁滚尿流,心说这什么人啊,“天子”也能随便说的? 现任知州赵偁本来已经就寝,得到通传,大感诧异,急忙披衣起身,迎出门来。 两人见礼落座,还没等赵偁问话,苏轼就将此来情由述说一遍。赵偁勃然变色曰:“这钱知县好大胆,不曾向本府祥报,竟敢擅自妄为!”说着顿了一下,问苏轼道:“苏大人稍待,我这就唤他前来,处置此事!” “赵兄不必了。”苏轼沉吟片刻,摇摇头,“你我还是趁夜交接,此事,便交由我处置好了。” 赵偁楞了一下,愕然道:“坡公!”声音竟然有些发涩。 苏轼呵呵笑了笑,亲热地拍拍他手:“放心,我这张老脸,暂时还顶得住。” 赵偁深深看了苏轼几眼,缓缓点头,拱手道:“多谢。”再不多言。 毕晶扮作苏轼随从,和萧峰郭靖随侍在侧,见两个人你一眼我一语地打哑谜,想了想就明白过来。 这件事看上去只是小事,但背后,却牵涉到司马光,甚至牵涉到新旧党争,一个处置不当,就很可能影响自己前程。赵偁显然明白这一点,因此想把事情揽到自己身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此事发生在他在任时,由他处置,自然也理所应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