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海市蜃楼 (第2/2页)
还真是让人不舍啊……” 又来了!毕晶苦笑。 一千多里地走了仨多月,这一路的游山玩水,现在要走了,还来这一出? 当然,毕晶也知道,苏轼之所以心情这么好,不仅仅是因为升官能做更多事了,也不仅仅是因为下一任登州知州随诏令一起抵达,他大可以当时就完成交接,然后一身轻松。重要的是,和诏令、新任知州同时到达的,还有另外一道诏令,以及一封私信。 那一道诏令,是免去钱知县的职务,“另有任用”,却没说有新的任命,等于被挂了起来。钱知县黯然下台,离开登州时,竟然没有一个人相送。毕竟他并不得人心,而且人人都知道他恶了司马相公和苏太守。 私信,自然来自司马光。在这封写给苏轼的信里,司马光在开头部分,就对钱知县的处分做了解释,并对苏东坡表示了感谢。随即,就开始夸赞苏轼见识出众,真乃卓然不群的君子。看得毕晶直皱眉头,不群?苏不群? 司马牛你会聊天吗你? 在深情回忆了和苏轼以往共同战斗的日子之后,司马光表示了对苏轼大展宏图,“拨乱反正”的期待,并对未来大宋朝的美好前景做了令人神往的描述。 虽然对阿云案基本没怎么提,但就算以毕晶的水平,都能看得出来,司马光对苏轼的做法完全赞同名,而且很隐晦地表示了某种后怕——如果不是苏轼,他只怕要背上千古骂名了。 当然,司马光纵然智慧超群,还善于在编纂历史时往里边塞私货,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后世还有自媒体营销号这种东西,把他没干过的事情说得头头是道,这个骂名,他算是背定了…… 苏轼显然也很满意,这不但意味着他和司马光观点一致,回京之后,会有一个很好的施展空间,也意味着事情,这件本来不该发生的事情,彻底办成了。 彻底轻松下来的苏轼,接连几天,悠悠林下,游山玩水,饱览登州胜景。 这一天一大早,苏轼一家,陈慥一家,毕晶一行,外带韦国昌和阿云,来到蓬莱丹崖山,上蓬莱阁观海。 蓬莱阁建筑群,始建于宋仁宗嘉佑六年,后来历经多次修建,雄伟气派,殿阁林立,千年之后也是闻名全国的著名景点。其上蓬莱阁英宗治平年间,高约五丈,分上下两层,向来是观海的好去处。 一行二十余人,踏过光滑圆润状如黑白两色围棋子的石子滩,赏随海潮涨落而时隐时现的浪泉,沿山路过狮子洞,登上蓬莱阁。 抚摸着古色古香的围栏,苏轼忽然感慨起来:“蓬莱阁之肇建,还在嘉佑六年,那年,我应制科考试,列第三等,迄今二十四年矣,然蹉跎至今,一事无成,真愧对岁月……” 毕晶撇撇嘴,这老头儿,老凡尔赛了!谁不知道啊,您老人家名列第三等,那是自有制科考试一来,开天辟地第一个啊!跑这儿显摆来了? 但见苏轼多少有点萧索,忍不住道:“坡公不必如此,此次入京,定当大展宏图……”但随即想起苏轼今后的遭遇,随即闭口不言。 太特么亏心了! 但就这么一句话,苏轼竟大受鼓舞,精神一振,看着阁下沿丹崖绝壁向南筑起的备倭城“刀鱼寨”,微微颔首。继而极目远眺,海上五座岛屿引入眼帘。指指最近的那座色做焦黄小岛,道:“那便是古来流放囚犯的沙门岛了,果然一派肃杀之气!” 这就是沙门岛?卢俊义刺配的那个?毕晶一愣,心说也不知道卢大官人这时候认识燕青没。 稍远处,其他四座岛屿却一片青翠,茫茫大海中,似乎随波涛隐没,引人入胜。苏轼微笑:“次四岛却一派生机。” 顿了顿,油然吟诵道:“登州下临大海。目力所及,沙门、砣矶、牵牛、大竹、小竹凡五岛,惟沙门最近,兀然焦枯,其余皆紫翠巉绝,出没涛中,真神仙所宅也!咦?那几个小黑点是什么?” 众人顺着苏轼手指望去,只见海上几个黑点,正缓缓向这边飘来,毕晶瞄了一眼,顺嘴道:“海船呗!” 果然,没多长时间,几艘大海船由远及近,已经到了阁下水城。 苏轼啧啧称奇,又诵道:“登州蓬莱阁上,望海如镜面,与天相际。忽有如黑豆数点者,郡人云,海舶至矣。不一炊久,已至阁下。” 这也能出口成章!毕晶又是佩服,又是嫉妒,觉得自己快疯了。这人脑子怎么长的?太特么打击人了! 苏轼看看毕晶的表情,呵呵笑起来:“我观比兄素日常有奇思妙想,才气非凡,此情此景,毕兄无诗兴乎?” “我?”毕晶脑袋摇得飞快,“我可没这本事……” 心说我做什么诗?“山上楼成群,海上黑窟窿”,还是“大黄海,黄海大,黄海里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跶”? 别说做不了,就算能做,还能在你跟前露,那不是现眼么? 王闰之朝云等就笑。 苏轼像是猜到了他的想法,微微一笑,也不勉强。 毕晶嘿嘿笑了笑,瞅瞅一边的丘处机,这老牛鼻子可是最爱附庸风雅的,还写什么无俗念夸奖小龙女来着,冲他挤挤眼道:“要不,老丘你来来?” 丘处机道:“坡公在前,岂有我这三脚猫献丑的余地?” 毕晶撇撇嘴,给你机会你都不中用啊!还什么不敢献丑?您老不是一向号称医术第一、作诗第二、武功第三呢吗?你这医术就不见得怎么样,这排第二的作诗要是三脚猫,那您那武功还能看么?不过也是,您那武功本来也就那样,黄蓉不说了么,年纪都活到狗身上了…… 母老虎瞪他一眼,死胖子就是看热闹不怕事儿大,一南宋末年的老道,你让他在北宋做什么诗啊,这不瞎搅和吗? 苏轼远远看着海上五岛,忽然摇摇头,遗憾道:“听闻登州向有海市,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蔚为奇观。只可惜只见于春夏之交,而今时已秋末,而行期将至,怕是难以睹此奇观,诚可恨也……” “爹爹你看,那是什么?”苏轼一言未毕,苏过忽然指着远处海面,惊声高叫起来。 众人心里一动,顺着苏过所指放眼望去,只见蓝天之下,朝阳初升,朵朵白云缓缓聚集,一点点涌动,变幻无方。 苏轼忽然激动起来:“难道龙神显灵,欲偿轼之夙愿?” 陈慥笑道:“子瞻兄诚意格天,上天垂怜,也不足怪啊。” 毕晶和母老虎也是一阵激动。毕竟,近千年后,空气污染得厉害,海市蜃楼这种奇观,几乎已经绝迹了。 毕晶记得,苏轼在登州,临走时确实是见过海市蜃楼的,还很烧包地写了首。想不到居然是和自己一起看的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