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匠心_第324章 椴木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4章 椴木织 (第2/3页)

的作坊从前制造的产品有十几种。

    我们那里用来打制铁器的原料是钢材,这在从前也一样。这种钢材我都是自己炼制的。

    “渗炭法”是以前就有的一种炼制钢材的方法。往铁里加进炭素的成分就能炼成钢材。知道了这种方法以后,我就开始研究并试着自己炼制钢材了。

    通常,钢材都是在大工厂里进行炼制的,可我那时想,如果自己炼制的话不是能节省开支吗?所以,就一直坚持了下来。而最早,我父亲就已经开始尝试这种方法了。一般的打铁作坊是不会做这个的。其实,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简单说来,就是添加炭素成分这一热处理过程。铁,在温度达到1300度以后其身上所包含的很多成分就出来了。加入的炭素踉其他成分发生反应,钢材就炼成了。我们就是这样用自己炼的钢再来做那些农具的。打制的锄头是由钢和不是钢的部分组成的。

    刀也是一样。凡是刃器,其刃的部分都用钢,而其他部位是不用钢的。

    用一整块铁板做锄头

    我给大家讲讲锄头是怎么做成的。

    打铁时用的材料——铁在买来的时候是一块块板状的。我刚才所说的钢也是用同样的铁,使用渗炭法来炼就成了钢。

    从一块块的铁板到想要的形状,需要一个加热、锤打的过程。在温度达到800度以上的时候,铁板就会变软并且可以使它弯曲。就是当铁板烧到变成红豆色的时候,就可以打出自己想要的形状了。然后再进行与钢的熔接。铁和钢一经熔接,锄头的基本形状就出来了。熔接时的温度大约在1600度以上。一听说1600度你们一定很吃惊,但并不是要在1600度旁边呆很长时间,而且,进行熔接的地方只是一个小局部,温度升高的地方也只是那么一角儿。

    随着温度的升高钢板渐渐地变成了白色,到了1600度,也就是可以熔接的时候,看上去真可说是白色的。温度的调整全都是看颜色、凭感觉。再下来是用电锤来回来去地敲打,锄头的形状就出来了。在进行敲打时材料的温度也有900度左右。物件不是一下子就能敲打好的,要重复好几次放进炉里烧、再拿出来打这样的程序。

    经过几个这样的回合以后,逐步有了锄头的形,这才用模子来定形。定好了形还要把周围多余的部分剪掉,用来剪铁的是一台带大剪子的裁断机。裁断时并不需要让铁变软,在平常的温度下就可以进行。

    再下来是锻压锄片的曲线。我用的锻压机还是战前买的呢,已经成了古董了,可还很好用。用它这么一压形状就算完成了。然后还要再烧一次,在700~800度的温度下,要轻轻按着物件,像在做点心一样。

    然后是熔接用来插锄把儿的部位。这个角度很重要,所以要合著尺子来进行焊接。这些都完了以后,还要用研磨机打磨一下已经成形的锄。这种用来打磨铁器的研磨机可以把锄片的背面打磨得又圆滑又锋利。在锄片基本制成了以后,还有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淬火处理”。所谓淬火处理就是把做好的物件再进行热烧,然后在达到一定的温度时进行急速冷却。这样一来,钢的质地会更硬,更锋利。

    淬火处理时根据做法不同会出现粉裂。大体上淬火处理时,热烧的温度在800度左右,拿出来后使它急速冷却。但是我们制作的源次锄是用常温,也就是在一般水温的情况下进行冷却的。由于钢质的不同,从冷却时的温度,以及温度与急速冷却时的速度,可以看出淬火处理得是否得当。淬火处理时用的是淬火处理专用炉。

    把做好的物件放进淬火炉,烧到所规定的温度。

    根据物件的种类不同淬火处理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用铅液进行淬火处理

    过去,在制作“唐锄”的时候,通常是采用烧柴油或炭来进行淬火处理的。为了让物件能均匀受热,我用的是铅液箱。就是把铅先熔化,然后使它的温度上升到做淬火处理时的温度,铅就熔化得像泥一样了,这时候把物件放进去,它的受热就很均匀了。在进行冷却时,唐锄是不用水而是用油的。冷却得太急速了物件有时候会变脆,为了给它增加弹力,用油是最合适的。有人会担心这样一来油会不会燃烧起来,这里用的油是不易燃烧的油,所以,即便是把800度高温的物件放进去它也不会燃烧。经过油冷却后取出物件,用砂子进行最后的打磨就算完活了。淬火处理的时间呀、温度呀,这些在过去也全是凭感觉来判断的,现在自然是用不着了。因为现在用的都是成套的装置,每一个程序都是在控制下进行的,出来的东西也都差不多,特别是自从有了水温计就更是方便了。

    一般情况下的淬火处理都是用水来进行的,如果想让物件柔软、有韧性一些的话就用温水或热水。也有用油的,像唐锄那样。

    普通的水是用来做急速冷却的,也就是真正需要进行忽冷的时候才用水。但是更多的情况还是用热水或者油来进行冷却,因为那样物件不会变得脆硬,而是硬中带柔,且有弹力。

    日本刀并不是用一根钢材打制出来的,这些农具也一样。一半是坚硬的钢,而另一半就是稍软一点的材料,这些物件都是这样组合而成的。

    我这里所说的“软”呀、“硬”呀,你们一下子可能还反应不过来,真正用一下就能有体会了,材料软的部位一旦碰到硬石块,有的能被碰得弯曲或缩掉一点。

    如果刃部很硬的话,就能把石块切碎。那么,到底哪样好呢?这要看物件是用来做什么的了。太硬了以后,切碎石头是不成问题,仅容易把刃器的刃部打掉。所以,作为工具,我们都希望它应该是既能切碎石头,又不至于让刃部受损。日本刀就具有这样的特性,而“源次锄”也是本着以接近这种特性为宗旨进行设计打制的。当然,用源次锄也许切不碎石块,而“唐锄”在碰到石块之类的东西时还是有一定的强度的。

    铁匠的学徒过程

    你们也许对我们铁匠是怎么学徒的这一问题感兴趣。但是,干我们这一行的每一个人都各自有不同的经历,我能告诉你们的也只是我个人的经历而已。我是那种最典型的子承父业,一切都是从给父亲做帮手开始的。

    最初只是烧烧炭,摆弄摆弄火,弄火就弄了一年多。炭的大小分成三种,不同的活计就用大小不同的炭。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锯炭。你们不要以为锯炭是因为炭块的大小能决定温度的高低,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它是跟要烧制什么物件有关。比如,是烧制很厚的东西,还是像刀那样薄的东西,它们所要求的炭的长度是不同的。

    我们用的炭大多是松炭、麻林炭和栗木炭。该用什么炭也是根据要烧制什么物件来决定的。我住的附近就有专门烧炭的人。铁匠作坊里用的炭跟一般民家用来煮饭的炭没什么两样。

    松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