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八十二章 童太尉的烦恼 (第1/1页)
金军二次攻占西京大同府之后,南京析津府的耶律淳屡屡遣使向金国求和,却没有得到金国的同意。 恰在此时,辽国又得到情报,南方的宋军正在向河北调动集结,有入侵辽国的风险。 耶律淳的小朝廷顿时雪上加霜。 耶律淳当即派遣使者前往宋国重申旧好,希望大宋朝廷不要撕毁,毁了两国一百多年的友谊。 为了表示诚意,辽国还表示愿意修改取消中的岁币条款。从今往后,辽国不再要求大宋每年输送岁币。 然而,此时的宋徽宗君臣,眼中盯住的是辽国燕云地区的土地,哪里还认甚么宋辽两国签订的。 不趁辽国势弱时来一个落井下石,抢回燕云之地,更待何时? 在道君皇帝的催促下,太尉童贯很快就赶到了河北前线的高阳关。 从东京汴梁城一路北上,长期在西北统兵的童太尉第一次来到河北。河北东、西两路的战备情况可算是让他大开眼界。 大宋立国之初,为了防范辽军骑兵沿河北平原地带长驱直入,曾经发挥农耕民族的特长,人为地改变与辽国交界地带的地形地貌。 宋国在河北平原上修了许多湖泊池塘,与原有的河流一起构成了水网防御体系。同时,种了许多树林,配合水网地形一同限制辽军骑兵的优势。 然而一百多年无战事,昔日的这些湖泊、池塘、沟渠年久失修,树林也被当地百姓砍伐一空,河北平原又成了可容骑兵纵横驰骋的坦途。 防御体系的废弃只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河北禁军一百多年未遇战争,早已军备不整,难堪一用。 莫说是河北各州的知府都藏着掖着,不愿朝廷抽调自己的军队,就是河北禁军愿意出战,统领西军久经沙场的太尉童贯也瞧不上这些吃白食的老爷兵。 难怪朝廷讨论联金伐辽之策时,这河北诸州的官员大多持反对意见。原来他们是苦乐自知,明白自己手中的禁军无法胜任征战! 想到庙堂之上的道君皇帝和宰执大臣们都不知晓河北边防的真实情况,太尉童贯急忙给徽宗上了一份奏折。 童贯在奏折上要朝廷述说了河北边防的军情,其大意是: 首先,宋军失去了最好的出兵时机。 正月间金军进攻辽国中京大定府,辽军倾巢北上与金军缠斗时,南京析津府空虚,是最好出兵收复之时。 此时中京大定府之战已经结束,辽军收缩回南京析津府,加强了燕云地区的守备。最佳的出兵时机已经错过。 其次,就是河朔将兵骄惰,军将不识战事,禁军士兵也由于长期和平,缺乏训练,百无一用。 再次,就是大军北伐的军需物资要什么没什么,难以应付战争所需。 其中军粮充其量只有帐面上的一半,并且这些粮食储备之地距离边境甚远,途中运输又要费时费力,平白消耗不少。 至于军械短缺、没有版筑城池的工具和守御城池之物等困难,可谓林林总总,一时难以言尽。 总而言之,太尉童贯在奏折中的意思就是,河朔一百多年没有打仗了,依靠这样的军队与强敌契丹作战,只恐是要误朝廷大事。 童太尉的意思就是,河北军队太烂,仗打输了,这个黑锅我可不能背。 于是,朝廷按照太尉童贯的意思,弃置河北禁军不用,调集西军十万奔赴河北,统归太尉童贯节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