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章 一封书信,寥寥几页 (第1/1页)
杨汉一开始也觉得棘手,但换个思路才觉得其实也可以很简单,官府可以以势压人,他也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不过他依仗的不是权势,而是张夫子。杨汉也没想到,才得到张夫子同意教乞儿等人读书,就马上要麻烦人家。 不过也可以说这是张夫子做下的承诺,如今兑现了而已。 那么张夫子有权势吗?当然没有,他一生科举却屡屡落榜,最高也不过做过县学教谕之职。但他却有名望,博学多才,鸿儒之士,有些时候一文不值,但在大宋这个文人社会,读书人备受尊崇,本身就代表着地位,而且有些时候是能转化成权势的。这也是他能书信直达知县书案,与知县平辈论交的原因。 当然还有更深的原因,但杨汉不知,他只能根据打听到的情况作出分析。 那么杨汉信里有什么呢?不多,几张纸而已。其中有一张表格,里面是七间饭铺自开张之日起,雇佣的伙计妇人甚至乞丐之前的境况薪酬与饭铺雇佣他们之后的境况薪酬。 伙计这个身份,供人役使,在其他朝代无疑是很低的。虽然大宋的阶级身份界限不明显,又是个商业繁荣的社会,占很大一部分比例的人口都是从事后世的服务业,但伙计的地位还是低于自耕农,地主,更别说富户士大夫了。 地位低,就代表着生活在底层,生活质量也不会怎么高。像黄六郎,之前是佃户,到了三十多岁上才娶了寡居的娘子,被人催逼高利贷不得不将仅有的几亩田并房屋卖于里中富户,幸亏城中有个族叔无子死后将家产留给他,才免了破产流落街头,但也只是一方破院落。只能靠给人帮工,每日赚上百十钱,加上黄李氏给人浆洗衣物,夫妇两人每月还完高利贷,剩下的钱财只够吃用。 更为此发愁,他们还钱的速度赶不上利滚利的速度,这样下去破产是必然的。 古代放贷盛行,因为高利贷破产的数不胜数,为何历朝历代都屡禁不绝呢。呵呵那可是权贵豪富地主阶层剥削下层民众,收割财富,兼并土地的利器,哪有那么容易! 可能有人会说不借不就行了嘛!呵呵,这句话有何不食rou糜之嫌。 不借当然不行,一场大病大灾就能要了你的命,壁虎尚知断尾求生,人都有求生本能,不能等死啊。明知是火坑,也要跳进去,最起码能渡过眼前的困境。包括黄李氏那些相熟的妇人,哪个境况又能好些? 乞儿那一百多个乞丐更不用说,以前衣食无着,朝不保夕,现在衣食无忧,变化说是天翻地覆也不为过。 杨汉七间饭铺,一个食铺里就有十几二十个人,几个处理食材,一个清晨专门跟着黄六郎采购食材,像米面柴米油盐酱醋茶之类的,饭铺用量极大,每日都要采买许多。还有一个制作煤饼,一个专门看火添煤的,还有几个端菜招呼客人的小二,一个账房,剩下的都是做饭的人。这些加起来共雇佣了一百多人。其中不乏卖儿卖女的破产农户,他开的薪酬比同行起码高一倍五以上。如果一户按七口人来算,依靠他吃饭的人就有七百人,再加上一百多乞丐,这就是八百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