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八章 酒宴海商 (第1/1页)
“马兄,你可接到大都督府邀请了吗?”一名深眉高目头发卷曲的胡人向旁边汉人打扮的男子用标准的金陵洛下音问道,得益于大隋编纂的切韵,只要有人教导,中原的官话还是很好学的。 “然也,某明日也要去赴宴了,想来是大王缺钱使,找我等来发财吧。”马渡苦笑着说到,不管他们在海上再怎么强大,但面对大唐帝国的强大力量只能乖乖的俯首称臣,用家财换取保护。 如果李承乾真的是想要敲一笔的话收货肯定不小,因为这些商人已经做好了打出一笔血的准备。 在商人们看来,李承乾是王爷,分封岭南,自己这些人即便身后事达官贵人,世家门阀,大王也不会怕的。 大都督府的后堂里,李承乾手里拿着刚刚刻出来的雕版,这是孔颖达编纂的《毛诗正义》,是五经正义的其中之一。 五经正义在发行后流传全国,在各级学校和民间发挥作用,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 虽然这本书在贞观十六年就编纂完成了,但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发行,历史上经过长孙无忌等人的修改后才发行全国。 但李承乾手里是有原本的,这是李承乾还是太子时孔颖达送给他的。 虽然有四十卷,但字数却不算多,还没有前世一百页的书字数多,李承乾花了十天仔细的阅读了一遍,凭借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福利,十天内李承乾把书中的错字和一些纰漏填补完毕,让木匠雕了一版。 现在李承乾看的是第一页,字体是魏碑体,刚劲有力。 “陆德明《音义》曰:《周南》,周者,代名,其地在《禹贡》雍州之域,岐山之阳,於汉属扶风美阳县;南者,言周之德化自岐阳而先被南方,故《序》云“化自北而南也”。《汉广序》又云“文王之道,被於南国”是也。” 遵照李承乾的批注,木匠把各种标点符号刻了上去。 “印一张出来!”李承乾把雕版递给刘辉,有点小小的激动。 印刷术是伟大的,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无数项,和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其名的印刷术自然不凡。 “诺。”刘辉双手接过,松了一口气,这件事算是做成了。 大都督府虽然是统管岭南道的衙门,但是事务却不多,寥寥可数的属吏可以证明这一点。 午后,李承乾躲在房间里看书,岭南的蚊虫实在太多了,李承乾受不了,只能命人点燃艾草驱蚊,在房间里还布置了数处熏香之处。 苏氏一袭曳地宫装缓缓走进大堂,袅袅拜道:“妾身拜见大王。” “免礼,来……”李承乾放下手里的手弩,闲来无事李承乾重cao旧业,做起了手工。 这手弩就是他的作品,把弩臂截断,必要的地方削减厚度,把弩弦换成了牛筋绳,同时把弩身减短,最后加上小握把,一把手弩就做好了。 弩机不用的时候不上弦,李承乾拉着弩弦把手弩释放。 “大郎,象儿过了年就六岁了,要开蒙了。”苏氏坐在李承乾身边说道。 “开蒙?”李承乾抬头一想,的确,明年就是贞观十八年,象儿也要六岁了,是时候开蒙读书了。 “依王妃看当如何?”李承乾正色问道。 “妾以为当命人往中原聘请鸿儒饱学之士,以教导象儿。”苏氏说道。 “岭南在那群儒生眼里不过蛮荒之地,谁愿来?”李承乾冷笑道,况且他也不愿意让儒生教导自己的儿子。 对于皇家来说,让儒生做老师无疑是不可能的,早在几百年前汉宣帝就说过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李承乾对儒生也没有什么好感,大多是因为儒生的作为实在不值得称道。 头皮痒,水太凉乃至次次都投降异族的孔府,实在让李承乾对儒生难以产生好感。 治国不行,人品也不行,治学好像也不怎么样,一点科学成果也没有。 “孤自教之!”李承乾一拍几案,笑着说道。 “大郎……莫要说笑!”苏氏有点着急,表示不满。 “孤哪有说笑,孤还教不得一个孩子吗?”李承乾面露笑意,他很有信心,所为言传身教,带在自己身边,总能教导好的,况且不就是三字经吗,自己早就背过了。 “就这么定了!”李承乾一锤定音。 ………… 翌日,来自南海的海风吹动着都督府里的树叶,发出簌簌的声音,都督府门口停着数十辆样式各异,但同样装饰精美的马车,这些都是海商的马车。 “奴拜见大王,大王千秋。”马渡满脸堆笑,向着李承乾行礼:“区区心意,请大王笑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