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绝尘_919.饮咗茶未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919.饮咗茶未啊 (第2/2页)

蕴,于是到这里的游客就可以看西汉南越王遗迹、进羊城城市博物馆、走北京路千年古道,也就可以找到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千年的文脉。

    当盛唐时期的丝绸陆路渐渐消失在大漠风沙和荒凉戈壁之后,从羊城这座城市走向亚洲和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却一直樯橹如云、货如轮转、有破浪而来,也有扬帆远航。羊城自古至今就是一座开放的城市,各种宗教和文化在此长期共存,充分体现了羊城的兼容性、融合性。于是就有了1500多年前,达摩祖师渡海西来,在华林寺开坛讲经,创立禅宗;于是就有了1300多年前,唐初*教传入中国后建立的第一个清真寺怀圣光塔寺;于是就有了至今已有130多年历史的我国最大的哥特式石结构建筑物圣心大教堂。

    一整部中国近代史,几乎每一段历史都深刻地烙上了羊城的印记。康有为、李叔同、梁启超、洪秀全、孙中山、毛**、周恩来、鲁迅等革命先驱和历史文化名人的名字,紧紧地与这座城市联系在一起;不论是毛**主办的农**动讲习所旧址、羊城起义烈士陵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还是蒋介石担任校长的黄埔军校旧址、中山纪念堂、洪秀全故居,各种遗址和纪念馆都在讲述着近代以来羊城发生的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故事。

    因为融汇了中外文化之精华,这片土地形成了独特的岭南文化。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最年轻、最活跃、最生猛的一个部分。它折衷中西、融合古今、勇于创新的特点,充分反映在岭南艺术中。其突出代表有粤剧、广东音乐、岭南画派及广绣、彩瓷、雕刻等。当然还有岭南画派、岭南建筑、岭南园林、岭南盆景、广东音乐、粤剧、粤菜、粤语以及城市景观、生活习俗等,都体现了与众不同的岭南文化的风格。

    岭南文化的阳春白雪无疑就是羊城的行花街。羊城又叫花城,人人爱花,无花不成年。农历除夕夜,正当北方的人们坐在家里暖和的炕上,一边包饺子一边看春晚的时候,在南方的这座城市的一家老小行花街却是传统,也是羊城市民过春节的重头戏。行花街也就是逛迎春花市,花市开市也就是华灯初上时,行花街的人就摩肩接踵而至,到了晚上**点钟以后就变得人如潮涌,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行花街嘈杂拥挤,难免会有些磕磕碰碰,但人们全都彬彬有礼,格外谦让与宽容,满脸都是笑意和喜悦。行花街为的就是沾点花香瑞气,挤掉晦气,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平安,仅此而已。

    岭南文化的下里巴人无疑就是羊城的饮茶。京城人饮茶是听京剧、听相声,顺便嗑嗑瓜子;蓉城人饮茶是为了凑角打麻将,玩血流成河;羊城人则往往是上茶楼,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一盅两件,优哉游哉;不仅饮早茶,还要饮下午茶、夜茶;不仅填饱肚皮,还顺便传播新闻、互通情报、叙说友情、洽谈生意,更可以化敌为友,也可以谈情说爱。由此可见,饮茶在一定意义上已经超越了单纯喝茶的范畴,已经成为社会交际方式的重要一种。饮茶也构成了岭南文化别于其他文化的一个显著特质,以至于毛**在和柳亚子的诗词中也念念不忘几十年前两人在羊城的一次这样的聚会:饮茶粤海未能忘。

    可惜的是,那种中西合璧的东山洋楼也好、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西关老屋也罢,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资讯科技的不断进步,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而消失于疯狂拆迁的大城小区;而那种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骄阳似火,建筑与生活自成一体,羊城人都能自在和舒适地穿梭在那种骑楼之中的情景正在一天天地泯灭于尘土之中;而那种粤菜、虾饺烧卖、一盅两件等等熟悉的味道已经不再;更要命的是,有人甚至想用普通话取代粤语,差点闹出一次大的**。于是不禁让人怀疑,到底是否必须把一个涵盖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城市改造成一个车水马*、盖满高楼大厦的经济发展先驱才是现代化的象征?本土文化是否也会在大拆大建之中逐渐消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