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4.日本人 (第2/2页)
军覆灭,李鸿章赴日签订了《马关条约》,承认朝鲜完全独立自主;将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万万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地为通商口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城市享有各种特权;满清政府还必须每年另付日本军队暂行占领威海卫的占领费五十万两;同时还承诺不得处分战俘中的降敌分子,立即释放在押的为日本军队效劳的间谍,并一概赦免在战争中为日本军队**的汉jianian。无怪乎当时《马关条约》一经公布,中国朝野一片哗然,同时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那个思想开放、主和议降的李鸿章就此从洋务派的领袖一下子变成了千夫所指的卖国贼。 然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此后的无论那一次外国军队对华发起的侵略战争,都有日本的参加,甚至把中国领土视为自己的国土,在东北三省和俄罗斯打得不可开交;最为惨痛的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的那一次侵华战争,更是把中国人民陷入到战争的痛苦之中去。不过,客观说来,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导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以后直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前,中国一直未能形成全国性的民族战争。 而直到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才从此开始。不过,从1937年8月,日军开始进攻上海,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先后失守,侵华日军在中国境内如入无人之地,除了遇到一些国军顽强的抵抗,暂时阻滞了日军的推进,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以外,大半个中国到最后都落入敌手。
历史往往就会在关键时刻发生匪夷所思的转变。那个已经胜利在望的日本军部却突然从中国掉转枪口对驻守在东南亚各国的英军发动攻击,在珍珠港对美国人发动了突然袭击,欧美就不得不对日宣战,而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在中国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战争由此出现战略相持阶段;那个坚持攘外必须安内的蒋介石在完成对陕北红军的包围、即将对共军发起最后攻击的时候,张学良却发动了西安事变,于是就有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 不少的历史学家都承认历史的一些巧遇和不可思议:如果没有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井冈山的*充其量不过就是山大王,即便是发展壮大,也逃不过最终被蒋介石歼灭的厄运;如果没有军阀之间的隔阂与自保,红军在长征伊始根本不可能突破五道封锁线;如果不是遵义会议决定了毛**的地位,历史几乎肯定会在大渡河畔被重写;如果不是周恩来舌战群儒,使得张学良放走蒋介石,历史也许同样会被重写,中国的命运究竟如何发展也许还真的是个谜。 千万别高估了我军的抵抗能力和在局部发动的某些战役的效果,平型关大战不过就是打了日军一个后勤部队一个伏击;台儿庄大捷不过就是用十倍的兵力暂时延缓了日军进军的速度;百团大战仅仅只是破坏敌占区交通线的麻雀战。到了1944年,日军还曾经集中兵力发动过一次对中国军队的进攻,国军依然出现令人痛心的大溃败的局面,先后丧失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这也是事实。 战局的彻底扭转是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德军正式向盟军投降;8月,美国军队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作战取得胜利,逼近日本本土;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了两颗*造成日本平民重大人员伤亡;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歼灭百万关东军;8月14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9日,在南京陆军总部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日本驻中国侵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