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2章 (第1/6页)
神熙二年末的一个肃杀冬日,一辆翠盖蒲轮的马车从官道上驶向长安城,一路行了很长的路,尚带着风尘仆仆的霜色。【】 经过灞桥的时候,御者在灞水旁停了下来,做入城前的最后一次休整。 车中翠绿色的帷帘微微动荡,车中人伸手揭开,露出一张妩媚美艳的容颜。那置于帷帘上的手,比高岭上的积雪还要洁白。 “娘子,”丫鬟的声音清脆,“咱们从太原到长安,一路走了大半个月,如今总算要到了!” “是啊,”薛采发出一声轻轻的喟叹,“总算到了!” 乐游原秋草犹如一张金色的地毯,一直铺陈到天际远方,绚烂苍凉。一轮红日挂在高淡的蓝天之上,射出和温絮絮的光芒。薛采伸手搭起凉棚,向着北方的方向张望。 灞桥离着长安城还有一里半的路程,从这儿张望出去,根本看不到长安城门。但这位薛娘子的目光却十分深邃,仿佛能够穿过距离,看到此时长安城门高大,次第敞开的模样! ——这儿就是大周京城长安,这个时空天下的中心,繁华、高贵、包容、开放,一切溢美之词加诸在这个城市之上都不过分的地方! *************************** 神熙二年倏尔而过,转眼就到了三年。这是今上出了孝期后的第一次新年,办的格外隆重,到了元宵节,太极宫的正门朱雀门前灯火辉煌,火树银花。 “阿顾,快些儿,”姬红萼在帘子下催道,“天色都黑了,这时候朱雀门外的灯都怕都要点起来了!” “哎,就来了!”阿顾扬声从鸣岐轩的次间中传了出来。 阿顾今个儿随着母亲丹阳公主入宫,上元宫景热闹,索性就留下来,待到晚上看完了朱雀门大典,赏完长街花灯再一道回去。她是太皇太后嫡亲的外孙女,鸣岐轩一直为她保留着,阿顾在轩中更衣,桃儿、杏儿几个小丫头守着鸣岐轩寂寞,再度见着小娘子,不免欢喜不已,取了一套玫红立领绣梅花夹衣,一条紫红交龙斗凤筒裙,仔细服侍着阿顾换上。阿顾望着妆台镜中的自己,鲜艳的颜色沾染了一丝年节喜气,瞧着十分精神。 帘子掀起,阿顾坐着轮舆推出来,盈盈笑道,“可不就出来了么!” 正月的长安空气中尚残存着些冷意,到了廊下,阿顾由着碧桐伺候披上一条大红色狐狸毛斗篷,姬红萼亦由宫人缥骑伺候着披上一条玫瑰紫貂毛斗篷,二人拢着手炉,从景风门出了皇城,沿着皇城绕了一圈来到正大门朱雀门。 朱雀门外朱雀大街上此时已经陷入一片人山人海,沉寂了三年的长安城,百姓们心中也积存了蓬勃的热情,这一日都拖家带口的来到朱雀大街上。正对着朱雀门的广廷之上搭起了一座诗高台,四周设着登台的阶梯。阶梯两道和高台沿边放着一溜羊角宫灯,点亮白炽蜡烛,将高台照耀的通亮,一部立部伎在台子上唱着曲子《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歌声清细绵长,阿顾和姬红萼立在台下人群之中,静静的听着歌声,一时间都有些痴了。 曲调一转转入下半阙,歌声顿时欢快积极起来,犹如天边奔腾的云朵:“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一曲《好时光》十分简短,很快既终,台下百姓大声鼓掌赞道,“好!” “这首《好时光》周宫都唱了好多年了,想来还要再唱上个十来年吧?”姬红萼鼓着掌笑着道。 阿顾好奇问道,“阿鹄,我听说这首《好时光》是神宗皇帝写给唐贵妃的,是么?” 按说,歌曲的传唱是有时代性的,一旦时代掀篇,很快就会被遗忘。这首《好时光》是神宗皇帝为自己宠爱的贵妃唐氏书写的艳词,神宗皇帝在世之时自然在宫中传唱,如今神宗皇帝已经故去三年有余,属于唐贵妃的华丽传说也渐渐到了尾声。为什么这首《好时光》还在宫人口中津津乐道? 姬红萼闻言瞧了阿顾一眼,面上神情有些奇怪,“你听谁说这首歌是父皇写给唐贵妃的?” “大家都这样说啊!”阿顾瞠目结舌。太极宫中传言,天册二年三庶人之事后,太皇太后从避暑的骊山赶回,痛斥神宗皇帝,神宗皇帝亦心中暗暗恼悔,念及自己失子之痛的因由正是源于贵妃,不免心中迁怒,疏冷了唐真珠。贵妃受了先帝冷遇,日子也变的难熬起来,这方痛定思痛,对着妆台盛装打扮一番,前往神宗的寝殿邀宠。神宗皇帝见着佳人,瞧着唐氏消瘦荏弱中带着的妩媚模样,念及唐贵妃终究失去了自己的儿子,生出怜惜之意,这才重又对贵妃宠幸起来。天册三年,正是唐贵妃刚刚复宠不久的时候,神宗皇帝眼中只有唐贵妃,这首艳词自然是和唐贵妃相互唱和的。更何况,这大周朝上下谁不知道?唐贵妃是一位符合主流审美的美人,丰满多姿,这首词中的“莲脸嫩,体红香,”写的不是唐贵妃又是谁? “不是这样么?” 姬红萼静默了一会儿,忽又咯咯的笑起来,“这样说,也不能算错。” “但神宗皇帝写的仅仅是《好时光》的上半阙,这下半阙诗,却是皇兄补的。” 她瞧着阿顾愕然的神色,笑的更开怀了。“阿顾不知道了吧:当时太液池中的千瓣莲开了,神宗皇帝携唐贵妃游湖,忽起了诗兴,就做了这首《好时光》的上半阙,待要续写下半阙,却忽然间觉得诗意尽了,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续。正在这个时候,几位皇兄相偕来拜见父皇,他忽的生了主意,便命几位皇兄续诗。皇兄诗才快捷,其余几个皇兄还在想着怎么续写,皇兄便已经思定,便提了笔,朗声续下了这下半阙。补全了整首词。” 阿顾愕然,这首传唱长安的《好时光》竟是姬泽续的?“可是……天册三年的时候,九郎才十三岁吧?”姬泽那样的性子,实在不像是写下这样秣艳诗篇的人。更何况,十三岁的男孩子,就写下“嫁娶个、有情郎”的诗句,是不是有些 太……太早熟了? 如今,当年的九皇子已经登上了大周皇帝的宝座,回头看当年的故事,一些事情就有了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谁说不是呢?”姬红萼笑道,“父皇当时就笑着道,‘还觉得樊奴小呢。原来已经到了想娶媳妇的年纪了。’话虽然如此,对皇兄补的这下半阙诗却很是赞赏了一番。据说,神宗皇帝也是因了皇兄补的这首诗,才起了立皇兄为储的心思。” 两个少女彼此说着闲话,落在朱雀大街上熙熙攘攘的百姓之间,就犹如大海中的两滴细小水滴,露不出一丝显著痕迹。 到了申时一刻,城门楼上灯火大作,鼓乐齐鸣,新帝姬泽在轰鸣的鼓乐中登上朱雀门,朱雀大街上的百姓都恭敬的拜伏下去,口中山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一身玄色帝王冠冕的新帝登上城门,伸手示意百姓。内侍高无禄走出来,扬声宣道,“圣人宣起。” 百姓错落道,“谢圣人恩典。”三三两两的起身重新立起来,面上犹自带着恭敬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