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一章,成亲(一) (第2/5页)
少妇模样。 她先装出一脸的乐陶陶:“今年月亮好,母亲这节也过得好,和舅老太爷兄妹团聚,您乐,我也乐,竟然舍不得抛下月亮就去睡。” 安老太太闻言,想想也是,离京数十年,能和胞兄再过节,对她来说是件大喜的事情。就取笑张氏:“那你抱着月亮去睡吧,” 张氏笑吟吟:“我倒是想,只是那月亮它不肯,它像老太太一样,要照着这家里每一个人呢。”这样的奉承话,也是张氏想了半天才想出来的,但老太太听到后,却哼上一声,眸光又冷,对着东厢处看上一眼。 她照的太多了是不是?才照顾出这样的人! 张氏见到,忙再殷勤上前:“所以我备下水酒,想请老太太一起,咱们往园子里走走可好?” 她笑道:“这京城的中秋,我可还是头一回的过,不细细赏到饱,岂不辜负老太太带我们上京的一片辛苦?” 安老太太就悠悠叹气,是啊,一个孤寡老太太,若不是仗着有几门好亲戚,带着全家人上京,岂是容易的? 就丢下和掌珠生气的心,也就含笑了:“你有这兴致,我就扰你去。”当下带着齐氏等人,和张氏同往园子里看月。梅英送出添换的衣服,又让张氏房中的人,也送出添换的衣服:“仔细露水下来,受了凉倒不好。” 园中,一轮明月灿若明镜,把石径幽草皆照其中。 就是人心,也全都照亮。 张氏备下的鲜果酒水,摆在水榭上。有风吹来,没有加衣服的人不由得脖颈微凉。安老太太披着老姜色绣松竹梅风衣,张氏披着青莲色绣松下老人的风衣,各按位置坐下。张氏又说侍候的人都辛苦,有她把酒呢,两边又放下桌子,让齐氏等人去坐。 她们婆媳面前,因嫌八仙桌子过大,人坐不满就显得冷清,只摆的是梅花高几,果子全用三寸长的小碟子,不过样数多,酒,也是铺子里打来上好的。 “家里有酒,你又花费什么?”安老太太兴致高上来。 张氏笑道:“这是宝珠铺子里的,帮不帮的,全是自家的人,又我请老太太,怎么还用家里的酒?这家里的一草一木,哪一件子不是老太太的。再照顾宝珠生意,就取了来。” 安老太太心想无事不登三宝殿,数十年来婆媳,几曾受她请过,偶然送个东西,也是另有原因。今天这摆酒,内幕倒是一猜就着,不过老太太早有对答于心,也就不怕这是鸿门之宴。 就满饮了一杯,说酒好,又说宝珠的铺子,老太太有叹老之意:“没想到她还有些好东西发卖,看来不用我照管,也是一样的生发。” “哎哟,这话说的,四姑爷不是千求万拜的,说老太太不照看,那可不行。”张氏笑吟吟添酒,也陪吃了一杯,见清风月色更加爽朗,心中也轻快起来。 见夸她的姑爷,老太太就眯起眼笑:“他那是好听话儿不要钱,我可不信。”面前临水,见一片波光明若烟霞,老太太感叹:“京中数十年的月,还是一样的好。” “这京里的人呀,也是一样的好。”张氏意有所指,最近家里竟然从早到晚的不得闲,也让家里人全开了眼,老太太竟然有这么多的亲戚来送礼。 比端午节还要多。 端午节前匆忙进的京,拜的亲戚有限,古代又没有电话,好些亲戚当时还不知道安家进京。中秋节就好,远亲近亲一起到来。而那个没有寻成亲事的武状元家,也是一样大方的来了。 安老太太和张氏叹息几句:“掌珠没福气,那一家子倒有许多的钱。”说到这里,因就先问出来:“玉珠的亲事,你挑的怎么样?” 见过的几家少年,也是来送过节礼和宝珠成亲的贺礼。老太太最近是不应该骂人,她收礼全是收双份儿的。 张氏就幽然了,她特意的请出老太太来,是为好说心里话。心情不好,看明月也似朦胧。张氏道:“从养老上看,我倒相中那秀才家,不然的,我也不会许他到家里来拜谢,只问明地址,找发人送些谢礼银子去就是了。” “不再说他是救命恩人了?”老太太见张氏叫瘪,心情就越发的好。让你们一个一个不听我的,一个一个的就寻钉子碰。 人生不会一直平顺,听老太太的也是一样的有钉子碰,但那不在此时老太太心情中。 张氏苦笑:“他是蓄意守着我家大门,谁还会再去感谢他的蓄意呢?” “让我告诉你吧,你让他来家里,我就去打听了他。家里的寡母,也不是能出门户的人。我们家里三个寡妇,还会不知道寡妇都有几分怪性子吗?她要是像二奶奶那软弱性子,那也好了,我也不拦你。而听了听,她倒是跟我一样的性子,你看玉珠能耐得吗?若是跟我一样的性子,又有同我一样的亲眷照顾着,也就好了,我也不拦你。秀才家里薄田产是有的,却母子不善经营,一年一年的少下去,那当母亲的对别人说,田产尚可维持到秀才中举,人家是做这样的指望。你玉珠有多少陪嫁,打算去白填?” 张氏震惊。 让自家婆婆这一番自剖心语给惊倒。 她幽幽地想,这朝中有人好做官,而家有亲眷呢,也是一样的便利。就道:“他若肯对我的玉珠好,我也就跟着老太太一辈子罢了。如今我为难呢,请老太太指点,玉珠定在哪一家里好?” “你的玉珠,哼哼,到哪里也过不好!” 张氏又惊住:“这话怎么说?” “自己的毛病自己看不到,你的玉珠让你养的目无下尘,喝露水才能过日子,别说你不知道?”安老太太淡淡。 张氏无话可说,但又问:“和我玉珠一样性子的也有,难道都过得不好?” 安老太太又出来一句让她惊骇的话:“不但是玉珠,就是掌珠,就是宝珠,也是一样!”她掷地有声,张氏人都惊软掉。 半晌,战战兢兢地请教:“您老人家自己挑的女婿也不好了,这可怎么解释呢?” “先不说孩子们,就说你和我,再算上咱们的二奶奶,出嫁前在家里,倒能有几分趁心如意。可出嫁后呢,”老太太对月嘘唏:“不管你是什么性子,都得捏着收着,” 张氏若有明白,低声道:“是。” “所以宝珠也好,掌珠也好,玉珠也好,许人家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