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六十三章 画中仙(九) (第1/1页)
其实这些粥一点都不顶饱,喝过没多久他又觉得饿了。 可能是他杂粮放的太少的缘故。 想起对自己百般感谢的翠翠,刘如默虽然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可是腹中的空虚感也是实在的。 还好他考取了秀才。 不然给了翠翠那些救命钱后,他连暂时填饱肚子的资格都没有。 刘如默饮尽粥后,勉强吃了半碗野菜。 他去看书,可是注意力始终无法集中在书本上。 要不抽空去河里打两条鱼。 又或者,他可以考虑去找些其他事做。 听说县里很多大户人家需要秀才当账房,只是他不擅长敲算盘,不知道他这样的去了,有没有用。 这样纠结了半月之余,刘如默还是决定去县里找些事做。 翠翠得知了刘如默的这个想法后,和他说她正好听说县里有家学堂在招教书先生。 每月给的银钱虽然不多,可到底和书沾边,闲暇之时,刘如默也能抽空看会儿书。 刘如默去了翠翠说的学堂,他是新录取的秀才,年纪又轻,学堂主事很快录用了他。 只是去了那学堂之后,刘如默却发现,当教书先生的日子过得并不容易。 他会念书,当只会自己念书,这和教导幼童念书是两码事。 那些送了孩童去学堂的妇人,大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最起码也能中个秀才。 有时候孩子诗文念得不好或者在学堂里习的字不会回家去写,就有人会来和他说。 刘如默又容易心软,他看不得孩子念书哭天抹地的样子,不忍心拿着教鞭逼着他们硬习下新学的诗文。 年幼的孩子又容易调皮,他们根本不知道学习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 所以,刘如默教出来的那批孩子,诗文念得不好,对念书也不见得有多大的兴趣。 刘如默深深地觉得,孔子说的有教无类是错的。 也许他就该严厉些,用些厉害手段对付这些孩子。 可是他板着脸对着那些孩子,那些孩子也不再害怕他。 对他不满的父母越来越多,日子久了,刘如默甚至有些害怕, 他觉得这些学堂主事迟早要辞退他。 事实上,学堂主事也的确找他说了几回话。 他言辞也比较严厉,但话里的意思,还是鼓励他在这学堂继续干下去。 这个学堂还有一个教书先生,也是个秀才。 他教的学生比刘如默多,一间房中有三十多个孩子,年龄还都不一样。 他比刘如默严厉的多,这些孩子却偏吃他这一套,每天早上轮到年纪大的习诗文,年纪小的就拿着书去院中摇头晃脑的念着。 轮到年纪小的上新诗文,年纪大的就拿着书去院中互相考对。 剩下的时间,年纪大的和年纪小的一起写字写文章,有时候还能相互帮助。 刘如默只觉得佩服。 一开始他还觉得是年纪大的孩子和年纪小的孩子混在一起易于管教,后来他才晓得,这样更容易让课堂乱极。 是这个先生有方法。 可是刘如默却学不来,那个王秀才让刘如默严厉些,又和他说了好些法子,刘如默按照他说的去做,可是收效甚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