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四章 班师回朝 (第1/1页)
轩辕昭本来以为,诛杀元谋大臣韩贵胄与虏人议和是皇甫易默许的结果,没想到贾怀道却说当今圣上已经退位为太上皇,鲁王皇甫旬被赐毒药自尽,现如今的新皇帝是闽王皇甫显,他并没有出京传旨,而是让史远道假托他的名义而已。 如此看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叶正途才密使轩辕昭准备回京靖国难、清君侧,不过杨党挟太上皇以令天下,而且京师早就已经全城戒严,十几万御林军和数万锦安府禁兵如临大敌,枕戈待旦,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投鼠忌器,是以不能大张旗鼓的强攻,只能秘密带兵入京勤王。 轩辕昭没想到离京不过半年,朝廷已经改头换面了,京城全面戒严,只准进不准出,怪不得收不到朝中一丝一毫的消息,现如今怀有身孕的夫人韩元熙,以及日渐苍老的先生叶正途,全都陷身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且随时都有可能丧命,看来回京勤王之事已经刻不容缓了。 京城有数十万御林军和京畿禁兵,这些士卒都是外强中干的银样蜡头,看起来光鲜亮丽,真打起仗来根本不是野战部队的对手,一个打三个都绰绰有余,可是先生说了,只能秘密带兵入京,带少了不济事,带多了一路浩浩荡荡的,那还能叫秘密带兵入京? 他正在犯愁之际,不料贾怀道却说出一个令人无比欣喜的消息,原来史远道怀里揣着的第三道圣旨,则是将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韩平胄就地免职,随传旨钦差回京候命,同时擢升殿前司都虞候夏震为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率领七万马军司将士回京戍守。 其实早在离京之前,当今圣上的旨意里说的就很明确,长江防线的危机一经解除,侍卫马军司必须立即班师回京驻防,他们毕竟是皇家的御林军,怎么可能长期在外驻防?史远道之所以秘而不宣,就是在等与虏人议和谈妥之事再公布。 怪不得殿前司都虞候夏震跟在史贾两位钦差大臣后边亦步亦趋,原来就是等着接管侍卫马军司。 轩辕昭得到这个消息,简直心花怒放,现如今的侍卫马军司早就不是当初那个皇家御林军了,士卒还是皇家的士卒,但统兵的将军都已经换成轩辕昭的心腹亲信了,他只要一声令下,谁不奋不顾身冲锋在前?这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根本用不着cao心,看来杨党忤逆篡位,连上天都看不过眼了,暗中帮了轩辕昭一个天大的忙。 回京勤王之事问题不大,顺势而为即可,但是眼下逐虏中原的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俱全,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轩辕昭可不想功亏一篑白白浪费掉。 当天夜间三更时分,他把两淮和川陕戎帅级以上将官全部悄悄找来,大家商议了一个通霄,最终决定以和议为幌子,兵分两路,轩辕昭领着七万侍卫马军司回京勤王,唐崇璟、岳钟麟、毕宗卿三人率领两大战区几十万大军渡黄河北上,直捣虏人的京都。 那天晚上的秘密会议,临时充任江淮督府总军需官的韩平胄也参加了,不过自那晚之后,这家伙像是人间蒸发了,再也没有人看到过他,轩辕昭忙于各种焦头烂额的事务,也顾不得关心他的事情,没想到这个小小的疏忽几乎酿成大祸。 接下来事情进展的很顺利,史远道和贾怀道作为南朝和谈正副使节,按照轩辕昭的意思,向困在汴京城里的虏军都元帅提出和议条件,那就是双方以黄河为界,彼此互为友邻之国,从此再不用向虏人上贡岁币。这么大的事情,谷截宗翰当然做不了主,他得向新皇帝谷截天沦请旨定夺。 谷截宗翰亲眼看到南朝使臣拿来韩贵胄的头颅,知道此人一死间接说明南朝的主和派已经掌握了实权,和议的先决条件已经具备了,他为了保存自已的十万嫡系亲军,是以十分卖力的促进南北双方的和议,经过一个半月你来我往唇枪舌战的谈判,最终将两国和议之事敲定。 史远道这才宣布第三道旨意,但彼时原主管马军司公事韩平胄早已不知去向,史远道对此颇为不满,但是也无可奈何。事实上,那天晚上韩平胄听轩辕昭说要回京勤王之事,就知道在京城中的大哥韩贵胄出事了,他第二天趁人不备就开溜了,他二哥韩亮胄和侄子韩擒虎的荆湖大军就在蔡州一带徘徊不前,韩平胄就是投奔他们去了。 走脱了韩平胄,史远道又不敢埋怨轩辕昭,只得催着夏震赶紧率领七万马军司回京驻防。轩辕昭被朝廷任命为知枢密院事,自然得跟着他们一起回京,军中事务尽皆交付唐崇璟、岳钟麟和毕宗卿三人全权处置。 大队人马从汴京出发,浩浩荡荡向南行进,一直走了将近两个月才到锦安城下,这个时候已经是深秋时节,草木皆枯,遍地黄叶,一派萧瑟景象。 夏震领着侍卫马军司仍回锦安城外原来的营地戍守,史远道和贾怀道则领着轩辕昭直接入城。 这一次班师回京非常孤寂落寞,朝廷没有组织任何欢迎仪式,艮山门外冷冷清清的,只有披坚执锐的京畿禁兵在城门附近来回巡逻。 入城之后街面上几乎见不到都人百姓,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不是御林军,就是锦安府的巡检铺兵,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靖安郡王和钦差大臣的人马车驾行走在空荡荡的街道上,就像到了一座随时准备开战打仗的兵城,令人不寒而栗。 走到御街大道和东西大道交汇口,轩辕昭和史远道的人马车驾才分道扬镳,史远道和贾怀道继续往南向宫城行进,轩辕昭则调转马头向东往自己的府邸而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