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现代版_第37回 介子推守志焚绵 太叔带怙宠入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7回 介子推守志焚绵 太叔带怙宠入宫 (第2/2页)

您怎么能喜新厌旧呢?”

    赵衰虽然口中答应,但内心还有疑虑。赵姬便进宫对文公说:“我的丈夫不去接叔隗,想让我背上不贤的名声,请父亲为我作主!”

    文公见此,派人到翟国,把叔隗母子接了回来。赵姬把夫人的位

    置让给翟女,赵衰没有答应。

    赵姬说:“她年龄大,我年龄小,她先和您结婚我后和您结婚,长幼先后的次序是不能混淆的。而且我听说她生的儿子赵盾,不但年纪已大,还很有才能,自然应该立为嫡长子。我做偏房,理所当然。如果您一定不答应,那么我只有回到父王的宫中去了。”

    赵衰没有办法,只好把她的话向文公述说一番。文公说:“我的女儿有这种谦让的美德,就是周朝太妊也不能相比!”就宣召叔隗母子二人入朝,立叔隗为赵衰的夫人,赵盾为嫡长子。叔隗也极力推辞,文公告诉她这是赵姬的意见,叔隗只好接受,谢恩后出朝。

    赵盾当时年方十七岁,生得气宇轩昂,行为举止很有风度,精通诗书,善于骑射,赵衰非常喜欢他。后来赵姬生了三个儿子,叫赵同、赵括、赵婴,但才能都比不上赵盾。这是后话。史官曾经叙说赵姬的贤德,写赞文歌颂她:阴性好闭,不嫉则妒,惑夫逞骄,篡嫡敢怒。褒进申绌,服懽臼怖,理显势穷,误人自误。贵而自贱,高而自卑,同括下盾,隗压于姬。谦谦令德,君子所师,文公之女,成季之妻。

    再说晋文公要举行复国以后的大赏,便会集群臣,分为三等:把跟随逃亡的人列为第一等,送情报通消息的人列为第二等,投城迎接的人是第三等。三等之中,又根据功劳的大小分上下二等。第一等跟随逃亡的人中,赵衰、狐偃功劳最大;其他像狐毛、胥臣、魏犨、狐射姑、先轸、颠颉等,依次论功行赏。第二等人中,栾枝、郤溱功劳最大,其他是士会、舟之侨、孙伯纠、祁满等等。第三等人中,郤步扬、韩简功劳最大,其余的有梁繇靡、家仆徒、郤乞、先蔑、屠击等人。没有封地的人都赐给土地,有封地的人增加土地。另拿出五双白璧赏赐给狐偃说:“先前曾经把璧投入河中,现在用这些来报答。”又怀念狐突受冤而死,在晋阳马鞍山为他立了一座庙,后人因此把这

    座山叫狐突山。

    又在国门上贴着布告:“如果有谁的功劳被忘记了,可以自己来补报。”

    小吏壶叔说:“我自从蒲城就跟随主公,四处奔走,脚后跟都裂了。您住下的时候我服侍您吃饭睡觉,出外的时候为您驾车备马,一时一刻都没有离开您的左右。现在您赏赐跟随逃亡的人,却没有我,难道您认为我有什么过失和错误吗?”

    文公回答:“你上前来,我向你说个明白。用仁义教导我,使我心智通达的人,该受到最高的奖赏;用计谋辅助我,使我免于遭受诸侯侮辱的人,应该受到第二等奖赏;冒着刀枪箭戟的危险,用身体

    保卫我的安全的人,应该受到再次一等的奖赏。所以上赏要赏德,其次要赏才,再其次才要赏功。至于说那些往来奔忙的匹夫之功,又在其次。三赏之后,就要赏你了。”壶叔又是惭愧又是心服,退了下去。

    文公又拿出大批的金银布匹,赏给那些奴仆、隶从等人,得到赏赐的人没有不高兴和感动的。只有魏犨、颠颉二个人,自以为英勇,见赵衰、狐偃等都是文臣,只会耍嘴皮子玩弄辞句,赏赐却在自己之上,心中不高兴,口中有些怨言。文公想到他们的功劳,也不和他们计较。

    还有介子推,原也在跟随逃亡的人之中。他为人耿直无比,因为渡黄河的时候看见狐偃以功自居,心中产生看不起他的意思,耻于和他为伍,自从随群臣朝贺一次以后,就假托有病,居在家中,甘于清贫,亲自织麻鞋养活老母亲。晋文公大会群臣,论功行赏,因为没有看见子推,偶然忘记了他,竟放在一旁,没有赏赐。他的邻居有个叫解张的人,见介子推没有得到赏赐,心中替他抱不平;又看见城门上的布告说:“如有有功劳没赏的,可以自己补报。”就特地敲开介子推家的门,告诉这个消息。

    介子推只是一笑了之。他的老母亲在厨房中听到了,对他说:“你效劳文公十九年,而且曾经割股救君,功劳不小。现在为什么自己不说?那样也有希望得到几斗粮米,可以早晚食用,难道不远胜于织麻鞋吗?”

    介子推回答:“献公共有九个儿子,只有主公最有贤德。惠公、怀公不实行德政,上天对他们不满,把晋国夺回来归还主公。众位大臣们不知道天意,争功要赏,我正为这些人感到羞耻。我宁愿一辈子织麻鞋,也不敢贪天之功据为己有啊!”

    老母亲又说:“你虽然不要俸禄,也应该入朝,见一见晋侯,那样就不会埋没你割股的功劳。”

    子推回答说:“我既然没有什么向君侯索求的,还见他干什么呢?”

    老母亲感叹地说:“你既然能做廉洁之士,难道我不能做廉洁之士的母亲吗?我母子二人应该隐居深山之中,再也不要沉溺在混浊的市井中。”

    子推十分高兴地说:“我一向喜欢绵山,那里山高谷深,我们现在就去。”便背着母亲上了绵山,在深谷之中盖起茅舍,过着以草为衣,采果为食的生活,要这样了此一生。

    邻居们都不知道他母子二人的去向,只有解张知道,他就写了一封信在半夜里偷偷挂在朝门上边。第二天文公上朝,侍臣见到这封信,献给文公。文公打开一读,只见上面写着:有龙矫矫,悲失其所;数蛇从之,周流天下。龙饥乏食,一蛇割股;龙返其渊,安其壤土。数蛇入xue,皆有宁宇;一蛇无xue,号于中野!

    文公看完之后,大吃一惊:“这是介子推的怨恨之词啊!从前我路过卫国时没有食物,子推割股献食。现在我大赏群臣,却单单忘了子推,我的过错怎么能推卸呢?”立即派人去召介子推,可是已经不在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