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2回 诸侯同心围齐国 晋臣合计逐栾盈 (第1/2页)
话说尹公佗不信庾公的话,转身又来追卫侯,赶二十多里才赶上。 公孙丁问他来意,尹公佗说:“我师庾公,和你有师徒之恩,我是庾公弟子,不曾和你直接学艺,和你就像陌路人一样,怎么能徇私情于陌路人,而废公义于君主呢?” 公孙丁说:“你曾学艺于庾公,应该想想庾公的技艺从哪里来?为人岂可忘本,快快回去,免伤和气。”尹公佗不听,举箭对公孙丁就射。 公孙丁不慌不忙,把鞭递给献公,等箭到时,用手一伸,轻轻接住,就将来箭搭上弓弦,往回射尹公佗,尹公佗忙躲避时,扑的一声,箭中其左臂,尹公佗疼得弃箭而走,公孙丁又射一箭,结果了尹公佗性命。吓得随行兵士弃车逃窜。 献公说:“若非你神箭,我性命难保。”公孙丁执鞭奔驰,又行了十多里,只见后面车声震动,飞也似赶来。 献公说:“再有追兵,何以逃脱?” 正在慌急之际,后车临近,仔细一看,原来是献公的同母弟弟公子鱄冒死赶来护驾,献公这才放心。于是一路逃奔齐国,齐灵公居在莱城。宋儒有诗说,献公不敬大臣,自取奔亡,诗写道: 尊如天地赫如神,何事人臣敢逐君?自是君纲先缺陷,上梁不正下梁蹲。 孙林父赶走献公,然后和宁殖合谋,迎公子剽为君,这就是殤公。派人去晋国告难。 晋悼公问中行偃说:“卫国赶走一君又立一君,这样并不合适,应当怎样处理呢?” 中行偃回答:“卫侯无道,诸侯没有不听说的,今臣民自愿立剽,我们可以不干涉。”悼公听从了他的话。 齐灵公听到晋侯不讨伐孙、宁废君之罪,感叹道:“晋侯之志已懒惰,我不趁此时图霸业,更待何时?”就率师伐鲁北鄙,围郕,抢掠而还,这时是周灵王十四年。 原来齐灵公初时取鲁女颜姬为夫人,无儿子,随嫁人鬷姬生子名叫光,灵公先立他为太子。又有宠妾戎子,也无儿子,其弟妇仲子生的儿子名叫牙,戎子抱养牙为自己的孩子。又一妾生公子杵臼,不得宠,戎子仗着宠爱,要立牙为太子,灵公答应了。 仲子劝阻说:“当初已立光为太子,又早已告知诸侯,今无故而废,国人不服,以后必然后悔!” 灵公说:“废立在我,谁敢不服?”然后让太子光率兵守即墨,光离去后就传旨废了太子,改立牙为太子,让上卿高厚为太子师傅,寺人夙沙卫坚强而有智谋,任少傅。鲁襄公听说齐太子光被废,派人来问他有什么罪。灵公无话可答,反怕鲁国将来帮助光争位,所以和鲁为仇,首先用兵,想以兵威胁鲁国,然后杀光。 这是齐灵公无道之极! 鲁国派人向晋国告急,因悼公有病,不能救鲁。 这年冬天,晋悼公死,群臣举世子彪继位,名为平公。鲁又派叔孙豹吊贺,并且诉说齐国侵掠之状。荀偃说:“应等到来年春天会合诸侯国,如果齐国不来赴会,讨伐他们也不晚。” 周灵王十五年,晋平公元年,在溴梁会合诸侯,齐灵公本人不到,让大夫高厚来。荀偃大怒,要治罪高厚,高厚逃回齐国。齐灵公又兴师伐鲁北边城池围防,杀了守臣臧坚。叔孙豹再来晋国求救。平公就命大将中行偃会合诸侯兵将,共同伐齐。 中行偃点军回来,当夜做一梦,梦见黄衣使者,手拿一卷文书,拘偃去对证。偃跟随来到一大宫殿,上面有王者端望。使者命令他跪下,他偷看同跪者,有晋厉公、栾书、程滑、胥童、长鱼矫、三郤等众人。荀偃心中暗暗惊异,只听胥童和三郤争辩很久,却没太听明白。不大一会儿狱卒带他们出去,只留晋厉公、栾书、中行偃、程滑四人。厉公诉说被杀经过。栾书争辩:“是程滑下手杀的。”程滑说:“书、偃二人是主谋,滑不过是奉令行事,怎么单归罪于我呢?”殿上王者降旨说:“当时栾书执政,是首恶,五年之内,断绝子孙。”厉公忿然说:“中行偃帮助他谋权,怎么能无罪?”说完起身抽戈打偃的脑袋。 梦中感觉头掉了下来,荀偃跪下用手捧头安在脖上子,走出殿门,遇见梗阳的巫人灵臯,灵臯对他说:“你的头为什么歪了?”替他正过来。偃感觉疼痛无比而醒,很是惊异。 第二天上朝,果然途中碰见灵臯,将夜中所梦之事,细说一遍。 灵臯说:“冤家已到,不死干什么?” 荀偃问:“东方有事要我去做,还来得及吗?” 臯回答:“东方恶气太重,讨伐必胜,你虽死,还来得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