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9回 武安君含冤死杜邮 吕不韦巧计归 (第2/2页)
这时,边上有一个人插话说:“像我这样的人,是不是可以来凑足这个数字呢?” 平原君问他的姓名,他回答说:“我姓毛名遂,大梁人,在您的门下已有三年了。” 平原君笑着说:“至于贤士处世,就如同锥子处于囊中,它的锋芒立刻会显露出来。如今先生在我门下三年,我未有所闻,看来先生于文武之道一无所长吧!” 毛遂说:“这只是因为我直到今日才要求处于囊中罢了!要是让我早处囊中,必将突然全部显露出来,难道只露出一点锋芒就够了吗?” 平原君对他说的话很惊异,就让他也加入,凑成二十人一个整数。当日辞别了赵王,一行人就往陈都进发。 到了楚国,先通报了春申君黄歇。黄歇一直与平原君有交情,就替他通报给楚考烈王。平原君黎明时入朝拜见楚王,相见礼毕,楚王与平原君坐在殿上,毛遂与另外十九人都立在两旁。 平原君从容地谈起“合纵”抗秦之事。楚王说:“‘合纵’的盟约,是从赵国首先开始的,后来听了张仪的游说,这个盟约就不牢固了。先祖怀王曾经为‘纵约长’,讨伐秦国没有成功。后来又以齐湣王为‘纵约长’,诸侯各国又背叛了他。至今各国都忌讳‘纵’,这件事就像团沙,谈何容易。” 平原君说:“自从苏秦首倡‘合纵’之说,六国曾经和约为兄弟,又结盟于洹水,秦兵有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这以后,齐、魏受犀首欺骗,想讨伐赵国,怀王受张仪欺骗,想讨伐齐国,所以‘合纵’盟约渐渐解体。如果有三个国家坚守盟誓,不受秦国欺骗,秦国还能怎么样呢?齐湣王名为‘合纵’,实际上是想兼并别国,所以诸侯都背叛他,这难道是‘合纵’本身不好吗?” 楚王说:“现在的时势,是秦强而列国都弱,各国尽可图谋保护自己,相互之间又能做些什么呢?” 平原君说:“秦国虽然强大,但要分制六国,力量是不足的;六国虽弱小,但是齐心合力制裁秦国,力量是有余的。如果各自图谋保护自己,不思相救,那么一强一弱,胜负早已分明,恐怕秦国的军队会得寸进尺,越来越猖狂。” 楚王又说:“秦国一出兵就攻克了上党十七城,杀掉赵军士卒四十多万,合韩、赵两国之兵力,抵御不了一个武安君。现在秦军又进逼邯郸,楚国地处偏远,能管得了这件事吗?” 平原君说:“我国国君任用将军不当,才导致了长平一战的失败。如今王陵、王龁率军二十多万,驻扎在邯郸城下,先后已有一年多了,没有损到赵国的一分一毫。如果救兵集中起来,就能大挫秦军的锐气,这以后几年就能够得到安宁了。” 楚王说:“秦国新近与我国通好和约,你让我‘合纵’救赵,秦国必然迁怒于楚国,这是让楚国代赵国受怨呢!” 平原君说:“秦国通好楚国的目的,是想先集中力量对付三晋,三晋要是灭亡了,楚国还能独立存在吗?”楚王心中一直畏惧秦国,所以还是迟疑不决。 毛遂在台阶下回头看看日影,已经到中午了。于是他就按剑顺台阶而上,走到殿上,对平原君说:“‘合纵’的利害关系,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今日从日出入朝,一直议论到日中,还是说不明白,犹豫不定,这是为什么?” 楚王怒声问道:“他是什么人?” 平原君说:“他是我的门客毛遂。” 楚王说:“我与你的主人商议事情,你这个门客为何多嘴多舌?”喝斥他离去。 毛遂走上几步,按剑说道:“‘合纵’是天下大事,天下人都可以议论;我的主人就在这里,你为何要喝斥我?” 楚王脸色稍稍和缓了些,问毛遂道:“你有什么可说的?” 毛遂说:“楚国土地有五千余里,自文、武二君称王,至今雄视天下,号为盟主。一旦待到秦国崛起,数次打败楚军,怀王被囚禁身死。白起那个小子,一战再战,楚国鄢、郢二地全部失去,又被迫迁都。这是世代的怨仇,三尺儿童,还以为耻辱,难道唯独大王你不想这些事情吗?今日商议‘合纵’之事,是为了楚国,并不是为了赵国!” 楚王连声说:“对!对!” 毛遂问:“大王真的下决心了吗?” 楚王说:“我真的下决心了!”毛遂于是招呼左右,赶紧拿缔约的歃血盘来。 毛遂手捧歃血盘,跑步进到楚王面前说:“大王为‘纵约长’,应当先喝,接下来是我的主人,再下来才是我毛遂。”于是纵约就缔成了。 毛遂饮完血,左手持盘,右手招那十九个人说:“你们也应当在大堂上共饮!这也就是你们所说的‘因人成事’。” 楚王既然答应了“合纵”,于是立即派遣春申君黄歇率领八万士卒去解救赵国。 平原君回国后,感叹地说:“毛先生三寸之舌,真是胜过百万军队!我经历过的人多了,而偏偏没有发觉毛先生这样的贤士,差点失之交臂,从今以后我再也不敢审察天下的士人了。”从这以后,便将毛遂待为上客。正是:橹樯空大随人转,秤锤虽小压千斤。利锥不与囊中处,文武纷纷十九人。 此时,魏安釐王也派遣大将晋鄙率兵十万来救赵国。 秦王听说诸侯各国的救兵来到,就亲临邯郸督战,派人去对魏王说:“秦军进攻邯郸,很容易就能攻克,诸侯若有敢来解救的,我必定移兵首先攻击他!”魏王非常害怕,派遣使者追赶上晋鄙的军队,告诫他们别再前进。晋鄙于是驻扎在邺下。春申君也立即在武关安下营垒,观望不进。 却说秦国王孙异人,自从秦、赵渑池会盟后,就一直作为人质留在赵国。那异人本是安国君的次子。安国君名柱,字子傒,是昭襄王的太子。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都是诸姬妾所生,不是嫡子。所宠爱的楚妃,号华阳夫人,没有生子。异人的母亲叫夏姬,不受宠爱,又早死,所以异人作人质后,秦国没有什么人询问关心他。当王翦讨伐赵国时,赵王迁怒于人质,想杀掉异人。 平原君劝告说:“异人并不受宠爱,杀他又有什么用?只会白白让秦国找到借口,断绝了以后和好之路。” 赵王的怒气还是不能平息,于是就把异人安置在丛台,派大夫公孙乾陪伴他,出入都加以监视,又削减了他的廪禄。异人出门没有马车,日用没有多余的钱财,终日郁郁寡欢。 当时,阳翟有一个人姓吕,名叫不韦,父子两人行商,平日来往各国作生意,积下家财千金。当时吕不韦正在邯郸,偶然一次在途中看见了异人,只见他面如敷粉,唇若丹涂,生得眉清目秀,虽在落魄之中,但仍不失贵家公子气度。 吕不韦不由得暗暗称奇,便指着他问旁边的人:“这是什么人?” 那人回答说,“这是秦王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在赵国作为人质,因秦兵屡次侵犯我国,我们大王几次想杀了他。如今虽然免死,但被拘留在丛台,日常所用钱财根本不够,跟穷人没有两样。” 吕不韦暗地里感叹道:“这真是奇货可居啊!” 于是回家问他的父亲:“种田能得到几倍的利?” “十倍。”他父亲答道。 吕不韦又问:“贬卖珠玉能得到几倍的利?” “百倍。” “要是扶立一个人为王,让他掌握江山,又能得到几倍的利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