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讹他一笔再说 (第1/1页)
下午两点半,王遥刚回宿舍躺下休息,刘孝东和周暾、冯志等一伙五六个人急吼吼闯了进来。 刘孝东又摸上王遥额头:“妖王,感冒好了没有?” 王遥看看电子表:“差不多好了,时间还早,老子再躺会儿。” “没问题了就起来啊,上一趟山要20多分钟,踢球之前,好歹留点时间活动活动身体啊。” 刘孝东跟周暾递个眼色,不由分说就拖着王遥起了床,其他人又赶紧去别的宿舍通知要去东方厂踢球的人。 虽然有些困,王遥也不得不骂骂咧咧着,去床底下找出一双满是灰尘的回力鞋,又在军绿帆布包里塞了一件汗衫和一条短裤。 很快,总共11个人都凑齐了,一共有8辆自行车。 借口身体没完全康复,王遥不愿骑车,让刘孝东带他,想在路上接着打个盹儿。 一行人往东边穿城而过,过了东边惟一的出城通道禹江东桥,但见前方不远处,横亘着一道翠绿中杂乱点缀着团团红黄色的屏障。 那是东山公园,还有东山公园北侧,掩映在林间的东方厂。 王遥松开搂在刘孝东腰间的双手,睁开了眼。 远处半山腰上,还是当年那些红砖建筑——30多年前的三线建设成果。 王遥能想象得到,那里有一栋栋五六层高的筒子楼四散林间,其间夹杂一排排规模巨大的厂房。 国营东方机器厂,共和国曾经的三线军工大厂,主产制式炮弹,为当年南边那场前后耗时十年有余的边境反击战,输送过大批弹药。 这是禹南军工曾经的一面旗帜,一份骄傲。 如今东方厂职工多达六七千人,再加上家属,还有附近的本地人,这一带一度生活着一两万人,规模都接近一座小县城了。 王遥的父亲王铭远也参加过那场战争,最后又在这座工厂撒手人寰,留下他们姐弟三人,还有母亲李华芳一起艰难度日。 自那以后,前世的王遥不曾再踏足此地一步。父亲突然去世,是他人生中遭遇的第一次重击,那感觉如同被一枚炮弹击中。 那一年王遥和王逍20岁,王铭远45岁,李华芳43岁,王薇23岁。 东方厂很快就会没落了,直至本世纪末被完全闲置。 2015年,东方机器厂那些废旧老建筑,又将变成禹南市规模最大的文创产业园,餐厅、咖啡馆、摄影室、画室……各种有点格调的吃喝玩乐项目聚集之所。 现在,王铭远还在东方厂铸件分厂上班。王薇高中毕业后,也在东方厂搞到一间内部价格的小店铺,租下来开了一家小卖部。 这般一路浮想联翩着,刘孝东那蛮牛一样的身躯,已经带着王遥穿过东方厂西侧一道偏门,率先冲入了球场。 这块在半山腰开出一片荒地,用压路机夯出的黄土球场,处在东方机器厂西侧一角,周围是一圈铁丝网。 条件虽然简陋,却是这个年代的禹南城区范围惟有的三块标准面积足球场之一,每年还会承办一些比赛。 另外两座,一是从不对外开放的体育馆球场,还有禹南中学cao场。 球场上,东方厂子弟校的男男女女,大概有20多号人。男生都球场上练球,女生则坐在看台上。 王遥出现后,球场上有六七个男生都过来笑着打声招呼。王遥也笑着点头,算是回应。 这些人都是当年他在东方厂子弟校的初中同学,现在王遥只记起来张进和杜仲成两人的名字,因为这两人前世都跟他有过多年联系。 张进瘦不拉叽的,比王遥矮了小半头,戴了副眼镜。 杜仲成得有183公分了,体格也像刘孝东一样强壮如牛。不过王遥知道,这家伙只是外强中干,比刘孝东可差远了。 这时候,看台上一个女生双手放在嘴前,高喊道:“老幺,你个没良心的,这么长时间都不上山来找我们玩。” 王遥循声望过去,想起这个性格活泼的初中女同学好像姓邱,都叫她邱二妹,大名反而记不得了。 他也不跟刘孝东等人忙着换衣服,笑呵呵走去了看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