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 黎巴嫩人的便利店 (第3/3页)
巴嫩人看着表哥,指着咖啡机说:“你知道咖啡的利润是多少么?” “我当然知道了,我以前的店里也有咖啡。关键是你一天能卖多少?”表哥没好气儿地说。 黎巴嫩人听表哥这么说,转过身,指着美食城里的食客:“这里可以容纳上百人吃饭吧?他们都到我店里买咖啡。” “就算他们买咖啡会上你店里,也不等于他们每个人每天都喝咖啡。” 没等店主说话,表哥接着说:“就算总有人买咖啡,你一天能卖多少钱?假设你平均每十分钟卖一杯咖啡,一天算八小时,一天可以卖出四十八杯咖啡,每杯咖啡两块钱,一年也就三万五千加币的营业额。” “你知道我一杯咖啡挣多少钱么?我一杯咖啡的成本就是两毛钱,我一杯挣一块八毛钱。你算算我光咖啡一年的毛利就有差不多三万加币。”黎巴嫩人有点急了。 “你光算咖啡成本,你的杯子、勺子、奶、糖,这些不要钱?根据我的经验,这些少说也得加两毛钱。”表哥步步紧逼。 “那些东西没多少钱。刚才只算了咖啡,还有水呢?水的利润你干过就不用我说了,”他和表哥相视一笑,走到卖水的柜台,指着瓶装水说:“这些水,我整箱进货平均两毛钱一瓶,在店里我卖两块一瓶,你说我赚多少?” “水确实很赚钱。”表哥冲店主笑了笑,表示赞同。 这时,沙巴斯来了。我把他介绍给表哥表嫂。表哥表嫂准备离开。我问表哥表嫂对这个店的印象怎么样。他们认为,这个店的利润率应该不错,关键是要看营业额,还有就是便利店跟这个百货商店的店铺租约。说完表哥表嫂就先回去了。 送表哥表嫂离开后,我和沙巴斯找了一张桌子,开始起草合同。 沙巴斯拿出了标准合同文本让我签字,我说我要加几条:第一,合同签订后,允许我盯一周的店。如果盯店的结果不理想,合同作废;第二,合同签订后,卖方应该立即向买方提供每天的营业记录,每年的报税记录,供买方审核;第三,合同签订后,卖方必须立即向买方提供与百货商店的店铺租赁合同,供买方审核。 我本以为这个合同应该比较简单,很快就会完成。没成想,沙巴斯的英语太差,写几个字就要给他儿子打电话,他儿子在电话里说一句,他写一句,很多单词要他儿子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教他如何拼。我在旁边都为他着急,我说我来写,他不让,说这是他的职责,我是他的客户,他不能让我写。他让我出去抽支烟,休息休息。 我看他执意要练一练,也就随他了。我来到商店大门口,点上一支烟抽了起来。抽完一只烟,进到商店里,往沙巴斯的方向一看,他还趴在桌子上一笔一划地写着。看到这个情景,我又走到商店门口,点上另一支烟。抽完第二支烟,我回到店内,看到沙巴斯已经抬起头,双手端着合同看,看来是写完了。我走过去,笑着问沙巴斯:“完成了?” “没有!”沙巴斯沮丧地说。 我拿起合同一看,合同里就那么几行,错别字连篇,很多地方被他涂得乱七八糟。 “还有备用合同么?”我着急地问他。 “没有,我就带了这一份。” “那怎么办?” “你跟我回我办公室吧?”他望着我不好意思地说。 我不想白跑一趟,只好同意。接着我让他去问店主要租赁合同、报税单、营业记录。沙巴斯说好,他让我等着,自己过去找店主。 不一会儿,他满脸是笑地回来了,手里拿着一个牛皮纸袋。 “拿到了?”我问。 “拿到了。” 我跟他来到他的车位,他很殷勤地为我打开车门,用手擦了擦副驾驶的座位,请我坐进去。 他回到驾驶位置坐好,非常友好地拿出一支烟递给我,自己也点上一支。我问他开车时可以抽烟么?“管他妈的,”他开心地说了一句粗口,深深地吸了一口烟。 在车上,我们用简单的英语费劲地交谈。他很愿讲话,一路上他问我一句英语,我问他一句法语,我们不时为对方滑稽的发音逗得哈哈大笑,一路上热热闹闹。 车子离开了市区,路两旁看不见民居,只有一些破厂房和仓库,放眼望去,四周也看不到人影。 “到你办公室还有多远?”我问沙巴斯。 “前面就是,”沙巴斯往路左边一指。 顺着沙巴斯的手望去,那里有一排像仓库一样的平房,院子四周用铁丝网围着。 沙巴斯把车开进了院子,停在了平房门口,我们下了车。 “请进,”沙巴斯打开仓库大铁门上的小门走进去,用手扶着小门示意我进去。 我走进去,这儿应该就是一个大仓库。里面有十几个男男女女在忙碌着,看我进来,大家都友善地冲我点头微笑。 “这就是我的办公室。这些人是我的工人,他们负责装订杂志,”沙巴斯向我介绍。 沙巴斯办公的地方就是门边靠着窗户摆着的两张桌子,一张桌子上摆着传真机、电话,另一张桌子用来写字办公。 沙巴斯让我坐在办工桌前的转椅上,转身走开了。转椅很破,靠背都掉了,我坐在上面,转动着身子,随便地四处看着。 这里好像是印刷厂的装订车间。印好的杂志散页一摞摞地堆在一个长长的木桌子上,工人们两个人一组,把杂志散页放在装订机上钉好,用牛皮纸把钉好的杂志包上,再用塑料绳把包好的杂志捆起来,就算完成工作了。 工人们没有统一的工作服,他们随随便便地穿着日常的衣服,一边工作,一边说笑唠嗑,这场景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我们街道的小工厂,那时,街道的家庭妇女和老人,在街道小工厂干活也是这个样子,一边干,一边嘻嘻哈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