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得意_第一章白鱼镇上的少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白鱼镇上的少年 (第1/1页)

    大周王朝神鼎三年秋末,琴川郡下了一场秋雨。

    一场秋雨,原本算不上什么,琴川郡一向雨水稀少,到了秋季,便更是难得见上一场雨,可这一场雨,一下就是三天。

    甚至还没有要停下的趋势。

    秋雨一向连绵,这场连续下了三天的秋雨也不停,实际上放在大周王朝疆土的其他地方,都算不上什么大事,可偏偏在琴川郡,显得有些非比寻常。

    有年迈老人在自家屋檐下看着这场秋雨,听着雨滴敲打在屋顶灰瓦上的声音,默默计算着这琴川郡有多久没有下过这么长时间的一场雨了。

    “这鬼天气,还真他娘的……罕见。”

    有蜷缩在街道旁一座小院屋檐下的乞丐感叹道。

    可再怎么感叹,雨势不会停。

    琴川郡不大,甚至可以说是很小,整座城郡里的住户加起来不过才两百余户人家,这就好像是大周王朝在这整个世间当中的地位一样,是的,在大周王朝的疆域也很小,在广袤的山河大地上,这座称为王朝,可其实疆域并不大的大周,不过是沧海一粟。

    可没人会贬低自己的国家,所以就算是大周称不上王朝两个字,这里的市井百姓也喜欢自己把王朝加上去,已示作为周人的自豪感。

    自豪感,真的是一个特别玄妙的东西。

    他能驱使人们去做些平日里不敢去做,甚至也做不到的东西。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大周王朝虽说也只是这座山河之中的沧海一粟,可仍旧是该有的一个不少。

    一座王朝该有的,大周也有。

    传闻现如今这位大周皇帝在当年初平年间,曾在洛阳城对一位疆土远远比大周大出数倍王朝使者笑言:若给朕百年时间,朕必将大周疆域扩大十倍。

    这句豪言壮语,使者一笑置之。

    可能是不愿意拂了大周皇帝的面子,也可能是根本并未放在心上。

    蜉蝣撼树,有人敬其胆气,有人笑其自不量力。

    至于这个发生在千里之外洛阳城的故事是如何传到这大周王朝偏远至极的琴川郡的呢?

    当然离不开那些说书先生。

    现如今整座山河的王朝百姓都喜欢听说书,因为那些传言能撼山搬海的山河修士几乎都不会在他们面前显露神通,因此也就只能在说书先生的口里,才能得知那些修士究竟是怎么样的存在。

    况且这些说书先生嘴里的故事,可不仅仅是山河修士而已。

    琴川郡有酒楼十几座,每一栋酒楼便有一位说书先生,这些说书先生大抵会在每日午后光景在酒楼说上几场,每一家酒楼的说书先生不同,性子脾性也不相同,所以有的一日能说三五场,有的说两三场,更有甚者,一日不过说上一场便罢了,可其实内容大致都是什么山精野鬼,和什么山河修士惩恶扬善的故事,就算有些变化,但都脱离不了这大致路数。

    大周王朝地处偏僻,琴川郡更是小的可怜,因此这些说书先生自然没有机会去见识过外面的光景,因此当脑子里存的那些故事说完之后,便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那些陈词滥调,和翻来覆去那几个故事总归会有一日让市井百姓们感到厌烦。

    只不过这种情况,在去年的冬天完全发生了改变。

    城南那栋酒楼的老说书先生死在了去年冬末,那个仿佛每天都有新故事的老先生死在了寒冬里,并非是什么天灾,只是确实是年纪大了,本就时日无多,早已经看着是暮年光景,到了去年冬末,就真的油尽灯枯了。

    老先生不知道说了多少年书,但总归是不少百姓都记着这老先生在琴川郡城里已经说书说了许久许久,现如今去世了,倒也不算是太意外。

    老先生说了一辈子书,现如今归西之后,除了有个孙子之外,便只留下一栋小院子和不多的银钱。

    那个名字取得不错的少年叫李扶摇,身材清瘦,长相倒是还算得上是不错,只不过也没有太过出彩,名字取自道家典籍《逍遥游》里面的一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立意深远。

    也有大诗人曾有诗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而上九万里。

    后者的诗词是脱胎于前者的典籍之中,只不过此诗一经问世,那位原本便被号称为狂孺的读书人很快便让山河之中的读书人气愤不已,世间三教,佛教一直在极西之地对于世间之事并不太关心,倒是儒教和道教两教之间一直有些不对付。

    这现如今有读书人公然引用那道教典籍以此作诗,自然在读书人之中便会掀起这滔天波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