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880章 有些后悔 (第1/1页)
事实上,不说几百年前的周天子,就是大汉丞相决定北伐的时候,冯永也曾提出借债的建议。 只不过当时被大汉丞相给否了。 当时的蜀地世家还不是现在这副乖巧模样,想让他们出钱支持北伐,做梦去吧! 谁敢相信大汉能打败魏国? 当然啦,那时的大汉丞相嘴里喊着不要,但身体还是很诚实的。 最后还是搞了个工坊名额预售,圈了一大波钱粮。 甚至还是拿南乡优质资产做的抵押。 有了丞相的珠玉在前,冯刺史相信自己也能搞一搞。 毕竟发行债券也是要看时机的。 首先要有信用,其次要有利益,最后目标人群要有钱。 至于消息的发布和传播速度…… 这个时代,大城市就是最大的财富聚集地。 搞全国债券是不可能的,因为通讯和交通不允许。 但在主要城市里,搞搞地方政府债券还是勉强可以的。 算算西海郡胡人南下到达凉州的时间,满打满算只怕连一个月都不到,所以时间很紧。 不过冯刺史也没想着要捞太多。 他的目标人群,也就是那些集中在凉州核心四个郡治城市的豪族。 特别是酒泉郡治禄福县和张掖郡治觻得县这两个城。 因为西海郡就在酒泉郡的正北方。 从祁连山发源有一条河流,经过酒泉郡的郡治禄福县,然后在北边与弱水汇合。 而弱水正好又是流经张掖郡治觻得县。 这两条河流的交汇处,正好处于弱水进入流沙地点的南边不远处。 也就是说,这两郡可以直接利用漕运运粮,而且还是直接到达需要驻兵的目的地,甚至还是顺水。 至于运输工具,自然就是羊皮筏子或者牛皮筏子,凉州特色,简单又方便。 所以此次圈钱的重点对象,非这两郡郡治的冤大头们莫属。 事不宜迟,刺史府以最快的速度发出公文。 同时联系有能力做这个大买卖的世家豪右。 不说普通士吏,就算是家里有数百亩甚至上千亩的土财主,都没资格参与这个事。 只有那些一买就是上万亩的大佬,才会被受到邀请。 不然你买个一千亩,能养几只羊? 你不怕丢人,冯刺史还嫌难看。 当然,也可以是几家联合,就如陇右那般。 区别在于草场名义上归谁所有。 凉州有个好处,那就是马多。 别说官府,就连一些豪族,都有专门的快马传递消息。 而且凉州四郡就是一个串葫芦,公文从姑臧出发,沿着官道向西狂奔。 弯都不用拐,直接就可以一路通知西边三郡。 所以消息的传递那是相当快。 让冯永没想到的是,消息刚一传出来,最先得知的姑臧豪族就已经先炸了! 居延泽那里是什么地方,没有人比他们这些土著更了解了。 张骞出阳关,入居延,沟通北方草原; 桑弘羊亲自制定居延屯垦之策; 窦融据居延而统凉州五郡…… 可以说,居延泽那里有良田无数,一点不为过。 更重要的是,从居延可以直接进入大漠与胡人贸易。 现在冯刺史准备要收复西海郡,同时还想把凉州的草场开在那里? 那以后羊毛…… 咳,其实草场什么的不重要,大伙就是想兴复汉室而已。 毕竟那里自古以来都是大汉的疆土,不是吗? “冯使君,何以厚张掖酒泉,却薄武威敦煌耶?!敦煌张家,从来都是以君侯之意是从的啊!” 张华得到消息后,立刻就跑来请见冯永,因为过于急切,话语间还有些失礼。 正在教双双喊爸爸的冯刺史,闻言就是一愣: “张参军何出此言?” 张恭为了表达对大汉的忠诚,让自家儿子跑去西域。 冯永自然也不冷了对方的心,于是就让张华在刺史府中任录事参军。 毕竟张华此人,还是有些能力的。 “西海郡第一批草场份额,为何只在觻得和禄福出卖?” “当然是因为此二郡离西海郡近啊!” 冯刺史理所当然地回答道。 我会告诉你我现在急需一批钱粮? 等你们从敦煌运粮到弱水入流沙处,黄花菜都凉了! 当然是就地征收钱粮比较方便。 所谓第一批草场份额什么的,当然是怕卖不出去,所以才找了个借口。 不然说万顷就万顷,最后只卖出去一万亩,岂不是丢死个人? 所以先拿十万亩出来试试水。 其实就是死马当作活马医,先应急再说。 “君侯,凉州他郡士吏,亦有报国之心啊,就如我张家,也可以尽些绵薄之力的。” 张华热切地说道,“若是有报国机会,下官却就此错过,到时家兄只怕又要打骂我一顿。” 张参军,你这个神色我见多了…… 冯刺史眼睛转了两下,咳了一声,面色不变,安慰道: “张参军不需如此,不是说了嘛,这仅是第一批,待在觻得和禄福二城试过后,方能制定出具体章程。” “若是大伙都有心报国,吾自会安排第二批。” 话说到这里,冯刺史心里有些后悔: 我感觉这草场的价格定得似乎太低了,这些狗大户真特么的有钱! “原来如此,是下官莽撞了。” 张华听了这话,神色一松,如释重负,连忙致歉。 他先前的模样,却是有一半真一半假。 故意做出急切的模样,其实也有试探冯永之意。 此时得知第一批名额不过是尝试,心里自然高兴。 “无妨无妨,张参军也是一心报国……” 冯君侯说到这里,自个先恶心了一下,然后这才继续说道: “吾观张参军方才言语,似乎大伙都愿意出钱粮买地?” 张华点头,倒也没有隐瞒: “下官此次前来,其实也是受了姑臧城中士吏所托,想要问问君侯后头究竟是个什么章程……” 城中士吏? 哪些士吏? 冯永微微一笑: “大伙都过虑了,去年冬日,大伙齐心出力,帮刺史渡过难关,吾岂是那等忘恩之人?” “这第一批之所以在觻得和禄福卖,是因为那里离西海郡最近,方便运粮。” “冯参军不妨回去告诉大伙,待第一批名额卖毕,马上就会有第二批,大伙可先准备好钱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