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39章 送银子 (第2/2页)
芦他也学了些字,能念的下书,若他真肯安静下来,细心学习,加上他师傅,满肚子的学问,哪里有学不好的道理呢。到时候,若真能光宗耀祖,也算对的起白家地下的亲人了。”春娘双手合十,眼里闪着泪花。 “到时候,白家一定会给葫芦娶一个大家闺秀吧,针黹女红样样好的女孩子,才能配的上葫芦。”青儿眼神里有失落的神色,她低下头去,不停的摆弄着发梢:“厩里的大家闺秀可是多的很呢,且样子也都周全,到时候,葫芦可得好好的挑一挑才行。” 春娘自然明白青儿的意思,她轻轻握着青儿的手,一面给她拢了拢头发:“葫芦如今还不到那个年纪,况且,他二姐还没有出阁呢,他的事,还得等几年再说。” 大雨一直下了两三个时辰,才渐渐的小了下来,虽是小了些,可也是毛毛细雨,朦朦胧胧的,像无数银针从半空中落下来。 有脚步声传来,伴着踏雨的声音。 是杨波跟小巧来了。 二人穿着绸缎常衫,身后还跟着一个家奴。 虽然杨波来厩的时间不长,可小酒馆的生意却一日好过一日。 最开始,小酒馆里都是杨波在忙,小巧帮着打打杂。 后来,两个人已经忙不过来了,加上杨老爷子也不够,且食客越来越多,为了生意,二人便又雇佣了两三个伙计。 皇上曾到小酒馆吃过几次饭,对杨波这个人,也算有好印象。 王爷隔三差五的也会去坐会儿,因为对杨波的善良淳朴印象很深,所以便在皇上那里替他求了个“天下第一楼”的牌匾。自此,小酒馆算是正了名,厩多少富商贵人慕名前去,杨波一个厨子忙不过来,便又雇佣了两个厨子。 不出半年,小酒馆的盈利就达到上万两,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如今在厩里,那些为官的人,每年的俸禄,也才一二百两而已,而普通的老百姓,每年的吃喝拉撒,也才二十两银子罢了。 小酒馆的生意一日好似一日,当初租住的房子如今也退了,杨波在厩西街的位置买了一个院落,花了一千两银子,里里外外整修了一番,又买了两个家奴在家里伺候着。 如今,他也算是厩有头有脸的人物了。 家奴们都习惯称呼他为“杨老爷”,而小巧,则自然成为了“杨夫人”。 杨老爷子欢喜不已,只说小巧是个福星,自从她嫁入杨家以后,杨家的生意便蒸蒸日上,一日好过一日,家里几代人,也从来没想过,有朝一日,会如此的富贵。甚至,那些家奴伺候着杨老爷子用饭他还很不习惯,甚至,他闲的发慌,还曾偷偷去厨房里烧火。 小巧性子好,人又细心能干,嫁去杨家以后,不但伺候的杨波妥妥帖帖,便是对公婆,也是恭恭敬敬,不敢有半分失礼的地方。杨家人自然越瞧她越顺眼,在他们看来,杨家之所以能娶到小巧这样的好媳妇,多亏了芙蓉,若不是当年芙蓉把小巧带在身边不离不弃,怎么可能会有杨家的现在 知恩图报。杨波时常带着小巧来白家,或是问一问芙蓉的消息,或是看一看白家的生活状况,这一日,又带了二百两银子来,白花花的银子装在木盒子里,闪的春娘眼花,哆嗦着手,半天也不敢接,在乡下,这可是一家人十来年的生计。 “春娘,你不要见外,如今芙蓉不在厩,葫芦又要念书,家里生计也需要打点,这一点点银子,你们就收着吧,我又不是外人,难道还要跟我客气不成”杨波亲自把银子放到桌上。 春娘感激的道“杨波,我们一家人,于你们也没有什么大恩情,可你三番五次给我们银子,真是……我们无以为报……” “春娘,说什么报不报的话,酒馆的生意渐好,如今有不少盈余,当年我们家落魄的时候,你们也多次帮我们,乡里乡亲,不必说这些见外的话了,收着吧。”杨波拉着春娘的手:“只是不知道芙蓉跟苏少爷是否平安” 春娘揩揩眼角的泪:“苏老爷告诉我说,苏少爷跟芙蓉在边疆都挺好的,至于过的什么样的日子,咱们还无从知道,但听说,并无大碍,只是平平安安的。” “平平安安的便最好了。”杨波浅浅的笑了:“苏少爷他对人诚恳,对芙蓉她又颇多照顾,我想,他自然不会让芙蓉吃什么苦头的,春娘你只需安心的在家里等着,若有什么事,便去告诉我们,我们府里如今人多,多多少少能帮一些忙的。” 如果您觉得网不错就多多分享本站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