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大盗_第七十八章 卖国的世界纪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八章 卖国的世界纪录 (第2/2页)

容为: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瑷珲对岸精奇哩江上游东南的一小块地区保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权和管辖权;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原属中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清政府当时没有批准《瑷珲条约》,还处分了奕山等人,但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认可了《瑷珲条约》。

    《瑷珲条约》使中国领土、主权蒙受重大损害,而俄国却从中获得巨大的领土利益和黑龙江、乌苏里江的航行权,以及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沙皇俄国将穆拉维约夫割占我国黑龙江地区的行动方式概括为一个侵略公式:“必须以实际占领地方的办法来支持俄国外交上的要求。”其后,俄国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和中国西北大片领土,都是这样干的。《瑷珲条约》的签订,为沙俄进一步掠夺中国领土开了一个罪恶的先例。

    《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6月13日。《中俄天津条约》是一个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该约,沙俄取得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力图取得的沿海通商权利,并凭借最惠国待遇条款,一举取得了英、法、美等国日后在中国可能获得的侵略权益。同时,该约为俄国以勘界为名进一步割占中国领土埋下了伏笔。

    《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11月14日。《中俄北京条约》确认了中俄《瑷珲条约》的效力,再次承认了沙俄对中国黑龙江以北领土的侵占,并把《瑷珲条约》规定为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割占。同时《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又为沙俄进一步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条约依据”。这个条约极大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10月7日。《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是沙俄逼迫清政府签订的又一个掠夺性条约。通过该约和其后签订的三个子约,沙俄割占了中国西北部边疆约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连被《中俄北京条约》列为界湖的斋桑淖尔、特穆尔图淖尔等也被划入了俄境。

    《中俄里瓦几亚条约》1879年10月2日《瑷珲专条》、《兵费及款专条》、《陆路通商章程》。其中规定:1.俄国归还伊犁地区,中国将霍尔果斯河以西和特克斯河流域一带割让俄国;酌改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地区两国边界;2.俄商得在中国蒙古地方和新疆全境免税贸易;增辟中俄陆路通商新线;3.赔偿俄国兵费和“补”俄民共500万银卢布;4.增设嘉峪关、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古城等七处领事。据此,伊犁虽归还中国,但其西境、南境仍被俄占,处于北、西、南三面受敌的境地。

    《中俄伊犁条约》即《中俄改订条约》;1881年2月24日《专条》、《中俄改订陆路通商章程》附件《俄商前往中国贸易过界卡伦单》中俄《伊犁界约》﹑《喀什噶尔界约》﹑《科塔界约》﹑《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和《续勘喀什噶尔界约》五个子约即勘界议定书。

    中俄《改订条约》与《里瓦吉亚条约》相比,部分条款对中国的损害减少了一些,主要是中国收回了特克斯河流域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但需加付俄国400万银卢布赔款;同时,该条约几乎全部保留了《里瓦吉亚条约》规定的商业特权。从根本上说,它和《里瓦吉亚条约》一样,都是有损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不平等条约。通过《中俄改订条约》及中俄《伊犁界约》﹑《喀什噶尔界约》﹑《科塔界约》﹑《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和《续勘喀什噶尔界约》这五个子约即勘界议定书,沙俄又割占了霍尔果斯河以西和斋桑湖以东等处七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俄国在华的经济扩张,由边境地区延伸至中国腹地。此外,沙俄利用《改订条约》,在1881―1884年间胁迫中国新疆居民10万多人“迁居”俄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