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河畈_风云人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风云人物 (第1/1页)

      民国乡村,农户女子不读书不尚学,足不出三门四堂,宫喜鹊也不例外。旧世道不把女孩当孩,不把女人当人,家穷户困的父母,不是把女孩送给人当童养媳,就是卖给人家当童养媳,宫喜鹊也未能例外。幼时不幸,父母早亡,再无眷族亲人,被卖来卖去辗转四家,童女买来养育大,只为将来做儿媳,婚姻年少被包办,双十夫死守活寡。

      恰似当年她唱红的,那首成名山歌《苦媳妇》里,所形容的“万恶的旧社会呦,好比是咳,黑咕隆咚的苦井呀,万丈深哎,井底下呦,压着咱受苦人咳,妇女是最底层哎,雄鸡一唱天下白哟,来了咱救命的人呦,废除包办与买卖呀,妇女翻身得自由哎,你情我愿姻缘美呦,男女同工又同酬咳,妇女姐妹们呀,敲锣打鼓齐放歌哟,感谢亲人毛主席呦”。

      或在忆苦思甜报告会上所演讲的“推翻旧社会,建设新中国,妇女翻身得解放,解绳索,破枷锁,脱牢笼,自由恋爱嫁情郎,毛主席比娘亲,比爹亲,是咱最亲的恩人,您的光辉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

      宫喜鹊没读过私塾,没受过教育,原本不会识文断字,但她在嫁到谢河畈之前,于吴家祠前夫村里,在“土改工作组”举办的“冬季扫盲”夜校,读过“妇女识字班”。识字课本既不是五经四书,也不是常用国语,而是宣传口号,报刊摘录,虽说文化水平不高,读写和背诵山歌却游刃有余。再加上她胆量,比年纪相仿的妇女大,敢登台表演,就算唱功差点,也能过“*“时局的“政治关”。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时势造典型,长相醋似《洪湖赤卫队》中女队长韩英的宫喜鹊,虽说矮胖黑粗,但有着银盘圆脸,浓眉大眼,齐耳短发,健壮身板,穿宝蓝碎花褂,着天青窄脚裤,或外罩肚兜,或腰系围裙,足蹬黑布鞋,一看就是劳苦大众的代表。*前追潮流,在农民剧团,打腰鼓,扭秧歌,唱山歌,唱采茶戏,唱花灯戏,以《苦媳妇》方言剧,参加第一届全省民间文艺总汇演,得到省长的接见,并留下握手合影照。*中赶时髦,在农村文艺宣传队,跳忠字舞,演样板戏,唱革命歌,她凭这条喉咙,唱红十里八乡,响当当的能折腾,一时也是万众仰目的风云人物。

      *后,雅正复兴,文明回归,这类“不登大雅之登”的乡村小调,民歌童谣,快板说唱,地方戏,才在社会严正谨规的联欢大舞台上消声隐踪,被歌舞剧,钢琴曲,小品,相声,戏曲,话剧所取而代之。直白俚语,露骨俗话,低级趣味,不受官办晚会的欢迎,并不代表在民间娱乐的缺位。来自民间,又散落民间的业余艺人,有单个参加草台戏班,大篷歌舞团,一年到头在外流浪的,也有三五人组建唱戏团,山歌班,腰鼓队,在当地受邀出场的。

      文艺有精华,也有糟粕,取舍在人,人有高下,艺也有雅俗,向上或向下,上台面或转地下,得失荣辱,只在一瞬间的决定。拜金者,为服务献艺卖笑,为业务抛头露面,当然不是免费的,yin词秽言,脱衣露rou,敢为人所不为,收入丰厚,也是为人所不菲。野戏班,为捞金而迎合事主,为博彩而讨好观众,往往荤腥不忌,yin秽不讳,喜刺激不怕厚黑,打情骂俏为能事,下流口语不隐晦,调戏猥亵当机智,狎昵取乐是插曲,肮脏糟言不掩饰,尤其是婚丧嫁娶,红白喜事的非公共场合,像《光棍十摸八咏》,《寡妇偷情春光曲》,其粗,其野,其荤,拙笔不能描述千分之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