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三章 万法善变 (第1/1页)
风凌云几人在妙山休息了一晚,便打道回府。转眼又是一日过去,明月高挂,洒下银辉,白日里的炎热,正在慢慢的消弭。 是夜,李府灯火通明,风凌云却是独自走进了一座亭子。这座亭子坐落在李府偏僻一角,灯光照不到这里。夜风吹来,风凌云头发有些凌乱,他深深了吸了一口气,不由抬头望向天空。只见那不远处的几点星光,在月光之下颇为失色,有些萧索之意。就在这时,一道声音传来:“你怎么不去前院与他们玩?” 这声音浑厚却又带着温和之意,风凌云识得正是李善长的。他转过身来,只见李善长一身儒衫,面带笑意,双手负在后面,正朝亭子踏步走来。 风凌云起身,道:“李叔怎么到这里来了?” 风凌云同李祺的关系进一步改善,成为生死兄弟,加上与李晚晴的关系,他同李善长的关系当然也是进了一步,所以才称他为“李叔”。 李善长道:“你呢,你为何来这偏僻的亭子中?” “我有些时候喜欢安静一些!”风凌云同李善长都坐了下来。 李善长闻言,颇是诧异,道:“你同其他的孩子有些不同的地方!” “农村的孩子与城里的是有不同的地方的!”风凌云笑道。 “哦?不知道他们有什么不同?”李善长的眼中闪过几缕精芒。 风凌云道:“农村的孩子早当家!” 李善长闻言顿时一愣,然后便是哈哈一笑:“好一个农村的孩子早当家!” 风凌云却是神色如常,李善长又道:“有没有兴趣陪我走走?” 风凌云站起身来,行礼道:“李叔要求,小子怕是不能拒绝了!”他说话时脸上带着笑意。李善长再次大笑,颇是高兴。 两人七转八拐,再走过一条长廊,便来到一处楼阁。风凌云看了一下四周,这院子中只有几株大树分居几个角落。由于月渐西斜,树影被拉得老长,有几分古静清幽之意。李善长在这时打开屋子上的大门,引着风凌云走了进去。 风凌云一走进大门,便闻到一股nongnong的古木沉香夹扎着墨香之味。风凌云心中一惊,敢情这里是李善长藏书的地方? 李善长号称当世萧何,精通儒、法、兵三家之道,他的藏书,定然可贵,他为什么会带自己进入他的书房?风凌云心中满是疑惑,不过疑惑归疑惑,风凌云对于这当世萧何的藏书倒是颇有兴趣。 李善长点燃了放在这里用来照明的灯,整个屋子都在这时明亮起来。风凌云心中不由一惊,因为有了光亮,他才看清楚这屋子里的状况。这是一间奇大的屋子,里面摆满了书架,每个书架上,都贴有书籍类别的标签。 风凌云走向书架,呈现在他眼前的是儒家经典。在儒家这些经典之中,有细分的经、传、记等分类,均属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先贤之作。除却这些儒家经典,还有后代儒家的经典之作,包括了程颢、程颐、朱熹等人的著作。 儒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由孔子创立,战国时候便有不凡影响。后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遭受重创。西汉时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再次登上政治舞台。之后便是迅速蓬勃发展,后来“儒者”更是成为了读书人的称号。 儒家学说包括了五伦、十义、四维、八德。五伦是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关系,以忠、孝、悌、忍、善为准则。十义是指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慧、幼顺、君仁、臣忠。四维既是“礼、义、廉、耻”。而八德便是忠、孝、仁、爱、信、爱、和、平。 风凌云讲这些经典一一翻阅,其中有一部分是他以前看过的。走过摆放儒家学说书架,便是看到前面标明的“法家”二字。法家也是诸子百家之一,其源头可追溯之夏商周时期的理官,在《汉书·艺文志》中被列为九流,代表人物有管仲、吴起、申不害、商鞅、韩非等。法家是中国历史上研究治国方略的学派,提倡富国强兵,依法治国的理念,涉及范围颇广。 在诸多法家代表人物中,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而慎到却是主张君主握法处势,无为而治天下。后韩非集结众法家思想之大成,将“法”、“术”、“势”三者融合为一,将法治理论系统化,提出了君主集权,设立郡县的主张。 风凌云翻开法家典籍,从春秋时期管仲等人代表的著作,再到战国时期商鞅、韩非等人的著作,一直延续到秦汉、魏晋南北朝皆是有独立的法家学说。隋唐以后,却是不得见,他心里不由生出疑惑,莫非到了这个时代,法家的思想便消亡了么? 风凌云随后又微微摇头,后代若是如此,又怎么会有李善长这等精通儒、法兵三家之道的传奇人物。在这时,李善长走了过来,看着风凌云疑惑的样子,便问道:“有什么想不明白的么?” 风凌云随即出了自己的看法,李善长闻言,却是一笑,道:“法者,在约束、制衡、规范,万物运行之规则也!每一朝每一代,都会见有自己的法度,治国有国法,治军有军法,甚至是煮一锅粥,用的的方法不同,煮出来的味道,都会不一样!” “这就是老子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么?”风凌云问道。 “不错!”李善长眼中满是赞赏,同时也有些遗憾,李祺这人虽然自己的儿子,可是同自己一点都不像,是没有可能继承他这一切了。李善长又接着道:“法家自成一家以来,便有很多知名的代表人物,如管仲、申不害、慎到、商鞅、韩非等人!他们对于法家思想都有着很大的贡献。但是其中最为厉害的,恐怕要数商鞅,秦孝公重要商鞅,经过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才强于其他六国,才有后来秦始皇灭六国,四海一统。只是因为他制定的法太过严酷,秦孝公死后,他最后也死在了自己的法之上。后来韩非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真正的法家思想才得以体现。只是啊,治理国家,绝不是唯独哪一家完全能做到的,诸子百家,各有所长啊,到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改朝易代也在进行着,法家、儒家等思想,均是互相参透,互相影响,自隋唐之后,法家的思想也被融入到儒家之中,德刑并用,没有独立的法家学说,直到如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