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52 康敢的光荣时刻 (第1/1页)
不得不说,张宪突然返身来攻似乎是一个极好的战略选择。 他刚才在河岸边徘徊,看到能救起的都救的差不多;此时水位也下降到了膝盖以下,河道里已经连尸体都捞干净了。 没救起来的人,应该早就被洪水冲走了,那谁也没办法。 抬头看见灵州城里火光冲天,年青的张宪大喜过望,他的小心脏立刻蠢蠢欲动:今夜恐怕所有人都以为双方就此罢战了,要打也得等明天重新布置。如果我军突然在此时发动、扑城,胜算是相当高的! 于是张宪就立即摇起了铃铛,召集归义军向他靠拢。 他张家数代,不是文官就是武将;受到的教育就是:‘两国交战,只有利益没有道义’! 何况,我先前已经下命令同时搭救夏国落水者了,我已经仁至义尽。 我管你夏国人现在是在救火还是在干什么,我们大老远跑到这来就是为了攻陷灵州城:我现在只能忠于咱们大宋的利益。 “所有的指挥、都头、队正将我们的命令传递下去,放弃原计划的四面围攻计划。现在,除代裕鸿领五千人看护救助伤员和夏国俘虏,其他归义军将士全部成一路纵队、进攻灵州城正门的左夹角!” “擂鼓!” “擂鼓!” —— “汪守备,宋狗又来攻城了!” 传令兵仓惶来报。 汪勤一听,气不打一处来! 她受够了,今天被耍了好几次、简直心力交瘁:老娘跟你们拼了! “上城墙、上城墙!” “跟宋狗拼了、杀宋狗!” 所有参与救火的夏国将士都愤怒了:宋狗真是没有人性,连救火的时间都不给我们、非要让我的亲人和乡邻烧死? 你不让我好过,那我现在就算被你杀死也要带你一起走! 张宪完全没有想到他自以为抓住大好时机,却激怒了所有的夏国守军、激发了夏国人的决绝之心、宋军会由此面临一场苦战! 他还是太年轻,书读的很多但是阅历太少,不懂人心、人性,不然他也不会那么容易被秦桧冤死。 —— 夏国将士下城去救火的时候,他们也没有笨到家,顺手把前门关闭、把吊桥又拉起来了。 现在张宪现在的主攻点,就只能是中国式古城墙的薄弱处:两面城墙的结合部,也就是城墙的夹角。 这个位置在墙体坚固上来说是最强的,但在兵力布置、防御器械的安放方面来说,墙角就是防御性最差的、最适合突破的弱点。 中国的古城墙都喜欢这么设计,可是这种九十度夹角,如果对方主攻这里,另外一面城墙上的火力、比如弓箭手根本没法‘拐弯’来支援你这一面,这个角落因为还要设计预留通过能力,空间非常狭窄,能容纳的兵力非常有限,所以就造成了大部分的破城战都是从这里发起的。 不过,这并不能说明东方的直角城墙就不如西欧圆弧型的城堡。、 方方正正的城墙利于快速修建、利于大城市的空间布局和扩展,而且基本是一次建成永远使用,以后最多是小修小补。 而古代欧洲大部分时候都没有形成大城市,都是以家族庄院为主建筑城堡;就会搞成那种螺蛳壳式的整体防御,还会随着家族的成长而不停的扩建、层层叠加。 这完全是国情决定的,谁叫华夏一直是人口第一大国呢? —— 康敢在人群里大口的喘着粗气,脑子里一片空白。 年少单纯的他,就是传说中的‘无知者无谓’;他啥也没想,就知道攻城的赏格很高、利益巨大。 只要能站上城头,咱康敢就啥都有了! 康敢的视角: 哇哦! 前面的很多归义军同袍都冲上去了,旁边的人也越过了我往前冲。 等冲到护城河里,速度就慢了下来,人群堵塞的很紧密。于是后面的人推挤着、‘卷’着我往前冲,我几乎脚不沾地的就被大部队‘抬着’冲上对岸去了。 城头开始放箭,前面倒下一批人,到我这运气不错、第一波箭已经放完了;我就跟着前面剩下的同袍、和身后满脸贪婪越过我的人一起继续冲。 毕竟不冲也会被将军砍死,后面可是跟着督战队的。 而且人总是在群体里扎堆更有安全感,管他爷爷的、咱们挤在一起冲吧! 稀里糊涂的,我竟然已经冲到城墙脚下。 我康敢十六岁从老家出来投军,才第一次见到、摸到城墙。原来,城墙并不是直上直下的平面墙,而是小台阶式的坡面墙啊! 那个南京城墙,就是典型台阶式的。事实上影视剧里那种直上直下的假城墙是不存在的,那样一场小地震城墙就会倒塌了。真正坚固的城墙的截面、都是逐渐向上缩小的梯形,特别稳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