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别_199 一块试验田(之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99 一块试验田(之二) (第2/2页)

重啊!此后,南中朝廷以内阁‘九部’、枢密院为基本架构,辅以大理寺、监察御史等,其他暂时不变,发现问题再调整。”

    ——

    程洲就发现古代行政部门的设置很有问题。

    像这个六部,已经出现很久了都没什么改进,但如今社会结构已经与千年之前有很大不同,要具备专业化、快速反应才能更好的回馈民众、促进社会进步。

    比如礼部管理科举考试、外交使节、翻译、祭祀、掌吉凶礼事务甚至军礼封赏、铸造皇帝宝印及内外官员印信这些,与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的职能上有很多重合之处,完全可以合并,没必要多出好几个个‘部级’机构。

    另外却有很多应该分开管理的重要工作却混在一个部里,在六部中都有这个现象;所以程洲觉得很有必要调整,理顺职能向来都是‘事半功倍’的有益手段。

    而且在历史上的每一次改革,都会通过新的机构设置给民间传达新的讯息,解放活力、扶持新势力。

    程洲设置的学部,强调了分学科教学和‘职业技能’教育,这就是想慢慢消除儒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视科技发明为‘奇巧yin技’的反动思想;分学科教学就是把数学、机械力学、火药军工这些提高,要培养培养一批专业性过硬的大匠,只要持续作几百年、逐步‘量变到质变’,总有一天会产生现代科学。

    而设置财部,并不是他特别重视理财;在这里‘民间钱庄监督、通商贸易事务’才是核心内容,他是想改变儒家‘重农抑商’的白痴政策。

    后世有人拼命为儒家的‘重农抑商’洗白,说这不是儒家的指导方针!

    举的例子翻来覆去就是:孔子是不抑商的,因为孔子周游列国的经费大部分都由商人弟子子贡提供的······

    这能证明个鸡儿?

    这最多只能证明孔子利用了商人子贡的帮助,并不能证明他重视商人、尊重商人,相反他内心里恐怕对自己的弟子比自己富有、比自己过得潇洒、自己还要依赖他才不至于饿死赶到羞耻和忿恨!从心理学上来说,孔子一定会这样想,这就是人性的黑暗。

    再说,‘重农抑商’也不是从孔子时代就立刻提出的,孔子那时候儒家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他没有说过‘重农抑商’,就能代表以后的儒家没有说过‘重农抑商’?

    ——

    儒家有种非常可笑的观点:如果历代朝廷不限制商业,农民就会跑去经商,因为利润大!人是经济动物、追逐利润是天性,大量农民不从事农业的结果,就是大饥荒马上到来!!!

    这种观点,咋一看,好有道理的样子······但是,真的成立吗、

    自古以来,就从来没有发生过‘哪个行业很赚钱、于是所有人就都跑去作这个工作’的事!

    这是不可能的。

    就算是螨清时期、世界各地突然发现了很多金矿、一夜暴富的传闻到处肆掠,国内的几千万饥民也只有一小部分出去‘淘金’,大部分人还是冒着饿死的风险待在家乡。

    再者说了,经商一定会赚钱?

    这是法律规定的?如果农民经商亏本了政府会给发补助还是咋的?

    世界上有包赚不赔的生意?

    你给打包票?

    儒家治国的可笑、不专业,集中体现在‘抑商’上。

    最早制度性的‘抑商’、‘辱商’,就是在汉初。被儒家忽悠的刘邦公布法令:“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它是在说:我们这个国家的商人是低贱的烂人,不准商人穿丝绸的衣服、不准商人乘坐马车;并且我们要对商人施加苛捐杂税、羞辱、逼死这些不务正业的王八蛋,看他们还敢经商不!

    简直反动啊!

    事实证明,经商不仅不会降低农业水平,反而因为商人的四处奔走、互通有无、把此地的农产品销往外地、把外国的高产良种输往中国,促进了粮食产量。

    像占城稻、玉米、土豆、红薯这些外来高产农作物,全都是商人万里迢迢引进的,官府从来没有主动去作这些有益于国家的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