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七章 遗旨 (第1/1页)
“臣等恭聆圣意。” 五位宰辅都是跪在地上,不敢起身。 天子闭目思索了一番,然后缓缓说道:“无论如何,祖宗法统不能乱,朝廷也不能乱,朕若是去见先帝,太子还要诸公辅佐。” 说着,承德天子睁开眼睛看向张渠,开口问道:“张相,太子监国已经一月有余,可用否?” 张渠抬头看了看天子,又看了看左右的四位同僚,暗自咬牙:“回陛下,太子现如今已经可以虚心学政,假以时日必然可以完全执掌神器。” 天子呵呵一笑:“也就是说如今还不行。” 张渠低着头,没有回话。 如今圣天子大行不远,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说太子的坏话,因为那位太子说不定哪天就成了天子。 承德天子闭目道:“朕之长子,品行平庸,朕心里也是清楚的,所以朕十几年来,一直没有下定决心立储,但是如今事态紧急,朕来不及培养一个储君出来了,只能立嫡立长,以求社稷安稳。” “诸公以为然否?” 五位宰相叩首道:“陛下圣明。” 天子自嘲一笑:“朕若是圣明,现在又怎么会垂死病床,勉强活命。” 五位宰相都是战战兢兢,不敢抬头。 “太子虽然平庸,但是也不是什么胡作非为之人,他即位以后,诸公当念及朕的情分,尽心辅佐。” 张渠等人心里暗暗摇头。 如今圣天子在位,那位太子殿下自然老老实实的,可是哪天圣天子若是不在了,他让不让自己这些人继续做宰辅,都是未知之数。 天子咳嗽了一声,正要继续说话,跪在地上的门下侍中桓楚突然低头道:“陛下,老臣有话要说。” 承德天子仿佛看透了这位桓相的心思,呵呵笑道:“桓相是要朕,把另外三个皇子封出京城就藩?” “陛下圣明。” 桓楚低头道:“按照道理来说,太子之位定下来之后,另外三个皇子就应该离京就藩,可是一直拖到今日,三位皇子都没有出京就藩的意思,朝野上下人心浮动,不得安稳,老臣以为,若想社稷安宁,应该立刻让三位皇子就藩,以正人心…” 说到这里,老桓相语气沉重:“……绝恶念!” 天子脸上露出一个笑容:“桓相的意思是,朕另外三个儿子有恶念?” “老臣不敢。” 桓楚叩头道:“三位皇子自然是忠孝纯良,怕只怕京城里有些人心怀恶念,裹挟三位皇子,做出什么不当之事,导致……骨rou相残。” 桓楚这番话,几位宰相心里都是认同的,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敢说,因为说出这番话,若是传出去,难免要把那三位皇子得罪到死,也只有桓楚这种一心为国的忠直之人,能够坦然把这番话说出来。 承德天子沉默了一会,最终勉强一笑:“桓相,朕留他们几个在京,便是因为最喜爱这四个儿子……” 桓楚低头道:“陛下若是喜爱三位皇子,更应该立刻让几位皇子就藩,否则,京城里……恐有不详。” 天子笑道:“新帝即位之后,立刻让他们就藩就是,他们几个没有什么坏人,想来也闹不出什么变故。” 桓楚咬牙道:“老臣知道陛下爱子心切,但是为了大晋社稷……” 承德天子叹了口气:“桓相,朕活不久了。” “桓相怜朕垂死,便让他们留在京城送一送朕,可好?” 承德天子这番话,说的颇为可怜。 这位天子持国近二十年,可以说是兢兢业业,朝野上下都感念圣天子恩德,这几句话一出,几位宰相都是两眼通红,跪在地上抹眼泪。 桓楚也是眼睛微红,但是他性子直,抬头还想再说些什么,一旁的张渠垂泪道:“桓相,陛下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你要忤逆君父不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