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节 虚空禅寺 (第2/2页)
里唯一一个没有按照传统样式建造的佛教寺院,也是少数不对非佛教信徒开放的佛寺之一。 “先别问了,事不宜迟!”布里奇曼着急地说,然后抢着登上“菩提叶”号。 于是,姜子钺他们又重新回到“菩提叶”号上。 四台电动热喷气引擎再次发出强劲的呼啸,推动“菩提叶”号升上蓝天。 虚空寺就在距新上海东北面三百多千米的伯克利山脉伏羲山顶。海拨高达七千多米的伏羲山是整个“太极”行星东半球的最高峰。来自东方大海的水气在“太虚”太阳的驱动下,形成壮观的云潮涌向西方,而伏羲山正好像挡在云潮的中间。饱含水气的浓密云层从山腰处高速飞过,而较轻和稀薄的云则从山顶缓慢通过。 当“菩提叶”号掠过云潮汹涌澎湃的云浪,飞近伏羲山时,姜子钺再一次见到那号称“九霄宝刹”的虚空寺。 明净的蓝天下,洁白的云海当中,伏羲山只露出一个烟雾缭绕的山顶,仿佛浩淼烟波当中一个小岛。袅袅的烟雾当中,一座金色的寺庙若隐若现。 在这个奇特的行星之上,虚空寺也充满了神奇色彩。 在二十六世纪的星际移民大热潮中,少林寺禅师深虚和尚以向更广阔的新世界宣讲佛法为己任,加入到了星际移民队伍中,并在“安德洛墨达”行星上建起了地球之外的第一佛寺——新少林寺。 然而大师到了晚年,却看到英仙旋臂各大星际殖民势力为争霸而大肆征伐,新世界的人民陷入水深火热当中,新少林寺却无力挽回世俗的堕落,也无法救民于水火。于是大师放弃了新少林主持,离开人类的新中心“安德洛墨达”行星,云游星际,最后在“太极”行星伏羲山顶上终日打坐参禅,反思自己一生的功过,寻找救世的佛法。 后来大师和他的徒弟便在伏羲山顶建起了虚空寺,并向世人讲佛布道。他们在深虚的思想基础上,创立了禅空派。 禅空派是佛教思想史上比特殊的一个流派,其核心便是“空虚皆万物始终”。这种观点看似与佛教传统的“万物皆空”说法并没有太大不同,但是虚空寺历任主持大师每次为对香客讲经时,却总要强调此核心的外延——“人类的星际活动加速了宇宙的空虚”这个十分世俗化和哲学化的观点。 但是现在的虚空寺并不“空虚”,雕栏玉柱、琉璃辉映,依山顶地势而建的殿堂都显得金碧辉煌。伏羲山虽然高达七千多米,但终日受太阳光照射,再加上东方海面吹来的湿热水汽常年滋润。所以山顶非但没有积雪,气温常年保持在摄氏十度左右,而且非常适合许多植物生长。伏羲山顶亭台水榭、繁花绿树错落有致,使整个寺庙优美绮丽。 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和参禅亭四处本寺的主体建筑,居然是高高悬浮在空中! 用普通石料堆砌的基座上是纯粹的中国传统木结构楼宇,竟然不需要任何支撑工具就永久地悬空在离地数十米的空中。尤其是参禅亭,更是孤悬在远离山顶近千米的七千米高空。 这种凭空悬浮的奇观,曾吸引来了无数好奇的游客。对于这种在星际时代里无法用现时的科学来解释的“人造现象”,人们众说纷纭。据说设计并主持建造这些建筑物的深虚大师没有留下任何设计图纸和记录,其悬空的原理与技术也随着深虚大师的圆寂而不为人知。 帝国和联邦的科学家都到过虚空寺勘察研究,但一直解不开其迷底。 由于游客中绝大多数并非佛教信徒,保守的寺院僧人后来停止了对外开放,只有那些持有新罗马帝国佛教协会核准颁发的香客通行证的佛教信徒才被允许进寺上香拜佛。 当然,亨有特权的帝国政府和军队自然能例外。 当“菩提叶”号飞近虚空寺时,透过舷窗,姜子钺和他的手下都看到了那些高高悬浮在空中的建筑物。烟波淼淼,山岛耸峙,亭台悬空,楼飞宇飘。在这个科技十分发达和普及的星际时代里,面对这仙境一般的美景,官兵们还是情不自禁地大声发出惊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