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 大汉字典 (第1/1页)
这几位高士,是游学天下的管宁、邴原、华歆、王烈和张俭等人。 王烈字彦方,青州平原国人,年近四旬,是闻名青州的名士。张俭,字元节,徐州东海郡郯县人,已年近六旬,虽是满头银霜却精神爽朗,腰不驼腿不颤。他们几人闻听高顺创办高密蒙学的义举,特来一观看个究竟。 高顺授学和其他名儒不一样:蒙学学子,每日清晨必须列队出cao,学习射术和骑术;下午时分,还要下山参加田间劳作。高顺当然也是如此,和一千多名学子一样同劳同食。 王烈听完介绍后很是不解,问高顺:“德厚兄!为何如士伍一般cao练学子?”张俭等人闻听此言,也是一脸好奇的看向高顺。 高顺见此,脸含笑意道:“彦方公!士伍cao练是培养学子遵守律法和互相合作的精神,也是为帝国培养郡将之才。让学子参与劳作,体悟农事艰辛,为帝国培养一县之令耳!” “哦!”众人闻言后,方知高顺苦心。 借此机会,高顺邀请几人,驻骅高密蒙学给一干学子授经,薪酬自然不菲。张俭受党锢之祸,到处东躲西藏,见高顺承诺安全后,自然愿意留下。王烈对高顺的教育理论有兴趣,也愿意留下。 管宁、华歆和邴原三人,都是二十出头的青年,正游学天下,既可在高密蒙学中借阅高顺添置的经书,又可传授不识字的学子读《三子经》等开蒙书籍。高顺还给予一些俸禄,他们自然要留下来盘桓一些时日。 有了他们的加入,高顺创办的蒙学总算稳定下来。可是,还没过几日,华歆脸含愤色的走来跟高顺辞行。 华歆字子鱼,平原国高唐县人。比高顺小了两岁,风度翩翩气势不凡。高顺每次来蒙学书院时,他总是恭恭敬敬以礼相待。高顺对他印象不错,满以为能招揽至身边。谁曾想,还没几日,他便要离去了。 高士既然要走,高顺也无法阻拦,送上一些程仪了事。入夜后,高顺在书院的书房里编写书籍,经常在书院里打理行政的荀彧来访。 二人坐定后,荀彧含笑道:“呵呵…德厚兄!华子鱼是被管幼安羞辱走的!”说话间,荀彧对华歆的离去,好像很高兴。他口中的管幼安,便是管宁了。 管宁字幼安,北海国朱虚人士,是管仲后裔名门之后。他身高八尺左右,也不善言笑,颇有几分威严。 见此,高顺诧异:“同州乡党,友谊的小船怎么能说翻船就翻船呢?”一念至此,他脸色不变的问荀彧:“这其中有何缘故?” 荀彧现在愈发喜欢成熟的高顺:喜怒不行于色,再大的事情也不着急颇有长者风范。他闻言后便收敛笑意,缓缓说道:“管幼安认为华子鱼道德有亏,不愿与之为友!小弟也认为如此,兄不可招揽此人,会辱没兄之名声!” 见高顺不解,荀彧便把前因后果都告知高顺。华歆、管宁和邴原三人闻名青州,世人称之为“一条龙”。华歆为龙头,邴原是龙腹,管宁才是龙尾,三人才名可见一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