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03酸枣盟誓 (第1/1页)
此时,地方上已经有刘备、曹cao、张杨、鲍信、桥瑁、卫兹等人在起兵反董。 看这些人的名单,就不难发现,包括刘备在内的这些人,不是大将军何进的门生,就是车骑将军何苗的故吏。 而刘备等人起兵理由,也是少帝无故被废,董卓“废嫡立庶,废长立幼。”乃是国之jianian臣。 因此,刘备等人想要攻入洛阳,打倒董卓,扶植大将军何进的外甥,弘农王重新登基。 虽然刘备等人,大多是都是嘴上厉害,但是还是让董卓感觉到了威胁,他害怕何进的旧部以弘农王为主。决定来个一了百了,弑杀弘农王,彻底断绝了关东反董联军扶植弘农王的可能性。 初平元年,正月十二日,董卓将弘农王刘辨请到高楼之上,派士兵把守。然后,董卓把弘农王太傅喊来,假意责备他说道:“我听说弘农王最近生病了,而且病的很厉害,你为什么不告诉我。” 与此同时,董卓又派兵强迫太医调配毒药,再派郎中令李儒去毒杀刘辨。 李儒端着一壶毒酒上楼,见了弘农王刘辩下拜行礼,起身后对弘农王说道:“请大王服用此药酒,可以药到病除。” 刘辨又不傻,心说我喝了这药酒,只怕立刻就死了,永远都不会得病了,可不是药到病除。 于是他对李儒说道:“我没有生病,你这是想要毒死我吧。” 见到弘农王拒绝服用毒酒,李儒便上前强迫刘辨喝下毒酒,刘辨不得已,请求临死前与弘农王妃唐姬和其他妃嫔作别,李儒答应了弘农王的这个请求。 弘农王刘辨在酒席上,与唐姬话别,并嘱咐她说道:“爱妃毕竟是做过皇后的人,我死后,希望你不要再嫁人,以免受到侮辱,也让皇室蒙羞。” 见到唐妃答应了之后,弘农王便服下毒酒而死。 董卓给刘辨定谥号为“怀”,即“弘农怀王”,葬于故中常侍赵忠生前修的墓中。 董卓本来以为,只要弑杀了弘农王,就会极大的打击反董联军,因为反董联军的借口就是扶植弘农王复位,如今弘农王已死,反董联军还能打谁的旗号起兵。 汉灵帝一共就两个儿子,一个刘辨,一个刘协。如今刘辨已死,又没有子嗣。汉献帝刘协作为先帝的亲生儿子,就是理所当然的皇帝,哪怕是反董联军,也必须承认刘协的合法地位。 因此,在董卓看来,反董联军已经没有了起兵的理由。 哪里知道,董卓弑杀弘农王的行为,激怒了一位英雄。 这位英雄便是广陵郡功曹臧洪。 臧洪是徐州广陵郡射阳人,其父臧旻,历匈奴中郎将、中山、太原太守,在任官期间很有声誉。曾平定会稽妖贼许昭的叛乱。臧洪十五岁时,以父功拜童子郎,知名太学。臧洪体貌魁梧,有异于人,举孝廉为郎。灵帝末,弃官还家,太守张超请洪为功曹。 臧洪有一个同乡好友,名叫袁绥。大约是袁隗觉得一笔写不出两个“袁”字,征辟袁绥为太傅掾。虽然袁绥不是汝南袁氏之人,但也是太傅袁隗的门生故吏。 东汉时代的三公,更多是一种荣誉性质的头衔,实权都在尚书台,三公要加上录尚书事,才能够真正大权在握。比如荀彧,人人都称呼他为荀令君,不知道的,还以荀彧字令君,就是因为荀彧守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 董卓因为和王允同为边地人,认为王允应该和自己有共同语言,同时,也是出于拉拢并州人的目的拉拢王允,而王允也巧言迎合董卓,逐渐成了董卓依仗的心腹。董卓担任相国之后,任命太仆王允守尚书令,架空了太傅袁隗掌控尚书台的权力,此时的王允也可称呼一声“王令君”了。 当初,大将军何进死了之后,如果太傅袁隗把洛阳兵权都交给两个侄子袁绍、袁术,凭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江湖地位,很容易就能收服大将军何进留下来的兵马,甚至大将军何进的手下,也大多佩服袁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