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若不相欠,怎能相见。 (第1/1页)
孙家财主的二姑娘孙月娥,知道了自己的婚事,情绪上并没有出现太大波动。并不是她拘泥于陈旧的传统观念,而是一种对事情无法改变后转变成的洒脱。她又让嫂子和她去一趟狐仙老爷庙。 姑嫂两个人到了庙前,刚下车,就见从庙里跑出来一个脏乞丐。拖着打狗棒,端着一破口烂沿的碗,冲到姑嫂俩面前:“行行好!给俩钱吧!” 车夫赶紧上去把乞丐拉开,又随手掏出两个铜钱丢在碗里。可乞丐又追过来拦在前面,晃着碗,铜钱在碗里打转儿:“行行好!给俩钱吧!” 后面的车夫正想发火,嫂子拦下了,又掏出来几个铜钱放进碗里。毕竟是来拜佛的,给乞丐,也算是积德行善,不好驳了。可没想到乞丐得寸进尺又跑到孙月娥前面:“行行好!给俩钱吧!” 孙月娥本身就有心事,来狐仙老爷庙也是为了散心,见了乞丐拦着心里自然不爽。又见他一脸的猥琐,三番五次讨要,一下犯了小姐脾气。两眼微红,恨恨的吵:“滚一边去,又不欠你的。” 车夫见小姐发脾气,赶紧把乞丐推一边,指着他鼻子说:“行了啊,见好就收吧!姑娘脾气好,我脾气可不咋地啊。” 乞丐也算是经过受过的人,一脸不屑又讪讪地笑,推开车夫的手,靠在庙门口就坐下了。一边把碗里的钱捏起来,一边唱:“骑马坐轿上辈子攒,推车担担这辈子摊,别说我要饭的穷苦命,讨的是你上辈子欠我的钱。” 孙月娥这时刚进庙门,正一脚门里,一脚还在门外,听了乞丐的话,不由得停下来。顿了一下,就抽脚退出来,侧头看着乞丐。那乞丐见孙月娥看他,又是猥琐的嘿嘿一笑,盯着孙月娥说:“若不相欠,怎能相见”说完又把手里的破碗向着孙月娥伸过来。 嫂子见她退出来,就白了乞丐一眼,恶狠狠地说:“别和这不要脸的东西滞气(较真)……”就要拉着孙月娥进庙。孙月娥,轻轻推开嫂子的手,从身上拿出来准备好的香火钱,一股脑儿的丢进了乞丐的碗里。 嫂子一见赶紧伸手去拦,又见晚了一步,丢进了碗里,就又伸手去碗里抓,想替meimei抢回来。乞丐赶紧抽手,口里一边喊:“划了手,划破手!”一边把钱抓在手里,揣进怀里。嫂子一见抢不回来,气的直跺脚。乞丐笑呵呵的又气她说:“东西只要进了我这碗,就是我的了,你可不能在花子碗里抓钱花啊!” 嫂子刚想骂他一顿,就见孙月娥已经上车了,招手对嫂子说:“咱回吧!”嫂子也就只能愤愤的回到车上,少不了一路的埋怨。孙月娥自当是没有听见。 …… 那年冬天,孙家财主家里有两件大事,一件是他决定过了年,还要多种几亩棉花。第二件事,就是他要嫁女儿,女婿就是台子杨村的么儿。 台子杨村也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皇爷’来了。皇爷的部队要从这里路过。城里来了几个当兵的军爷,通知村里的村保,皇爷要从台子杨休整,让他们接待皇爷。村里组织了人,敲鼓打锣,男女老少都欢欢喜喜去村口迎接皇爷。没想到皇爷的部队没有休整,直接从村后走了。他们都扑了空,谁也没有见到皇爷是白还是黑。 第二件事,还是皇爷来了。这次没有接到吱会,是在么儿的婚礼当天忽然之间就闯来的。 那天,台子杨村热闹非凡,村里人早就帮着么儿把老宅打扫的干净。糊了窗纸,贴了窗花,大门口贴着大红的双喜字。人们或者是出出进进搬桌子借板凳;或者是三五一群摘菜烧水收拾盘碗;或者人们围拢着是里三层外三层,看两个吹鼓手喇叭吹得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