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84章 何为太平天子? (第1/1页)
尽管万历皇帝不言声。 但张居正当然能揣摩出他的心思。 说实话,每次与万历皇帝见面商量国事,张居正心情都很矛盾。作为君臣关系,他哪里不知道不应该过多的忤逆皇帝? 这是十分危险的举措。 伴君如伴虎。 前朝皇帝流徙诛杀大臣的例子不胜枚举,为自己的安危着想,多顺着皇上一些才是正儿八经的。 然而,张居正在万历皇帝面前,不仅仅是一位大臣,还是一位非常负责任的老师。 有不少人说,历史上的张居正,最大的败笔是没有物色好自己的接班人,最后张四维接了他的班。 但殊不知,张居正将所有的赌注都押在了万历皇帝身上,万历皇帝这个学生才是他选好的接班人。 正是这层师生关系,使他有责任督导万历皇帝做一个心怀天下的正人君子,希望万历皇帝成为一代明君。 这也是李太后的愿望。 李太后每每嘱托他,要把万历皇帝管紧,当作自己的孩子,事无巨细,切不可放纵。 如此一来,他对万历皇帝的管束更是严之又严。 可随着万历皇帝逐渐长大,张居正发现,万历皇帝表现出贪财爱钱的毛病,虽然他反复劝导,但收效甚微。 …… 此刻,张居正知道,万历皇帝虽然沉默不语,但不用想,心里肯定窝着火。沉默,很多时候意味着无声的抗议。 可是,身为大臣,身为老师,他又不能躲,仍然不避厉害,耐心地劝道:“皇上,财赋有限,而费用无穷。假如积贮空虚,民膏磬竭,不幸有四方水旱之灾,或是疆场意外之变,如何是好?” 万历皇帝依然沉默。 张居正又进一步摆出事实,苦口婆心地道:“皇上,万历五年国家收入银四百三十五万余两,六年收入仅三百五十五万余两,比去年减少八十万余两。万历五年支出银三百四十九万余两,六年支出增至三百八十八万余两,比去年多出近四十万两。古人有言,量入为出,计三年之出,必有一年之余而后可。今则收入少于前,而支出大于前,此不可不留心啊皇上!” 然而,这番话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因为万历皇帝依然沉着脸无声地抗议着。 张居正接着又道:“宫中用度,当以节俭为主。当初你的父亲隆庆皇帝在位时,就十分崇尚简朴之风。每年他都要举行一次内廷侍卫射猎比武大赛,拔得头筹者,仅得三小块儿酥饼的奖赏。” 稍顿了顿。 “可臣听说,皇上经常在宫中玩掷房子的游戏,谁赢了,就能得到金角银豆儿。苏州杭州出产的镶金乌木扇,一把值五六两银子,能顶得上穷苦人家一年的开销用度。臣听说,您一高兴,就十把八把地赏给下人。这种奢靡之风,万万不可滋长!” 朱翊镠不以为然,没好气地道:“张先生,你常说朕是万民拥戴的太平天子,那朕且问你,这太平天子是什么意思?” 张居正音韵铿锵地回道:“边境清宁,国富民强,四海升平,九夷来朝,百姓安居乐业,方称太平盛世。” “经过张先生几年励精图治的改革,那现在算不算呢?” “与前朝相比,勉强算得上。” “好,既然算得上太平盛世,那朕这个太平天子,岂能做些抠抠嗦嗦小里小气的事儿?” “皇上,臣不止一次对您说过,要懂得居安思危,居富不奢,这才算是太平天子的真正品格。” 万历皇帝沉默片许,又道:“张先生刚才说朕的父亲一生节俭,奖赏身边内侍只用酥饼,娘亲也常拿这个例子来教导朕。但有一点,张先生和娘亲都忽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