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九百五十七 猪一样的队友最可恨 (第2/2页)
国那边的空间通道进入的话,那么任何一件事情都会在中国的掌控之中。但如果现在华起国突然退出这个计划的话,那么势必会得来怀疑。怎么说呢,要论阴谋诡计的话,花旗国的人现在还在看,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呢。在没有人监控的情况下面,单干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就必须选择一个不让别人怀疑,而且还能安安心心发展的好借口。所以最终,就出现了刚刚在川省地下军事基地前面那一幕。 花旗国故意犯了错,被驱逐出了这个计划。为了让这个效果更逼真,身为四星上将的凯尔森甚至亲自拉下脸来道歉,显得他们十分诚恳。不过最终,就跟开始计划的一样,李欢哈哈大笑拒绝了他们,觉得自己干的很漂亮,其实已经中计了,谁也没看出来花旗国的诡计。 这不怪我方太愚蠢,而真的是敌方太狡猾,谁也猜不到辛苦地参加适应性训练,然后被羞辱,甚至被打击……以花旗国世界第一头号强国的个性还在隐忍,谁都不会猜到这竟然是一出戏。 “将军阁下,我听懂你的意思了,意思就是说我们其实自己已经具备了穿越去那个世界的条件,而不让中国起疑心,所以我们刚刚才演了那么一出戏,对吗?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不靠他们的帮忙自己去那个世界发展,而且我们还可以脱离他们的监视!”亨利上校归纳了一下。 “没错,就是这样。”凯尔森将军看着天空漂浮的白云,冷笑了一下:“我拉下面子来道歉,竟然无视我,不过这也正合我的心意。这帮家伙以为自己掌握了唯一的技术吗?他们错了……今天的羞辱我将在那个世界百倍的讨回来。” …… 凯尔森将军的计划成功了,C17带着花旗国的精英返回了国内,接下来他们要怎么做,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花旗国向来都是这个样子,或许他们的星门计划可以成功,或许可以瞒过所有人,但其他人应该要做什么,还是要按照计划发展下去的——花旗国走或者不走,这个计划都不会收到任何的影响。因为这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世界的重要计划。 此时,四个国家的精锐小队已经在金属大厅里集合了,他们看着那个犹如球形闪电一般的大门,心里都有点发憷。虽然他们在来的时候接受了各种训练,只要是为了人类的新世界,只要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就算让他们立刻去死,这里面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会皱一下眉头的,可是看着那个犹如球形 闪电一半,正在跳动可怕电弧的大门,心里多多少少都还是有点发憷的。 不仅是他们,就连李欢看着这个球形闪电一样的大门,内心都有点蒙逼。 就在大家集合整队的时候,空间门忽然变成了这个样子,谁都没反应过来。在金属大厅里集合的士兵们为了防止出现以外,暂时都已经遣散到大厅外集合,金属大厅的门已经放了下来,在这个传送点修好之前,大门是不会打开了。 “我说刘教授,这是什么情况啊,这空间门好好的,你为啥要弄出一个什么限制器来?这下好了,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李欢看着那一团球形闪电哭笑不得:“还好,我们把人弄到外面去了,不然我们可丢脸了。” 就在半个小时之前,所有人集合,整理好装备,准备奔向另外一个世界之后,金属大厅里的传送门被激活——这是一个我国科学家自主研究的限制系统。由我国著名的量子力学带头人刘教授设计研究的一个能量限制装置。 这个装置,是在经过论证之后,才加装上去的,为的就是保护和限制。 传送门,虽然说起来简单,但它本质上是一个巨大的稳定的虫洞。一个在地球上的虫洞意味着什么呢,那就意味着只要一个不小心,它就可以毁灭世界,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是真的一个不小心,虫洞只要稍微朝外扩散一下,那它接触到的任何东西,都将会被化为乌有。 传送门,就是虫洞——时空洞,又称爱因斯坦-罗森桥,也译作蛀孔。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虫洞是1916年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路德维希弗莱姆首次提出的概念,1930年由爱因斯坦及纳森罗森在研究引力场方程时假设的,认为透过虫洞可以做瞬时的空间转移或者做时间旅行。而李欢通过小飞帮助打开的那个固定空间门,就是一个能够做空间转移的旅行通道。 简单地说,“虫洞”就是连接宇宙遥远区域间的时空细管。暗物质维持着虫洞出口的开启。虫洞可以把平行宇宙和婴儿宇宙连接起来,并提供时间旅行的可能性。虫洞也可能是连接黑洞和白洞的时空隧道,所以也叫"灰道"。理论上,虫洞是连结两个遥远时空的空间隧道,就像是大海里面的漩涡,是无处不在但转瞬即逝的。这些时空漩涡是由星体旋转和引力作用共同造成的。就像漩涡能够让局部水面跟水底离得更近一样,能够让两个相对距离很远的局部空间瞬间离得很近。不过有人假想一种奇异物质可以使虫洞保持张开,也有人假设如果存在一种叫做幻影物质的奇异物质的话,因为其同时具有正能量和负质量,因此能创造排斥效应以防止虫洞关闭。 但目前位置,科学家没有观察到正副能量的存在,所以,这个空间通道是不稳定的。而空间同道,也就是虫洞一旦不稳定,后果是毁灭性的。地球上曾经有过类似的科学实验,而目前这个实验,在地球上为应该被禁止的十个科学实验里名列前茅——比如说欧洲的大型强子对撞机。 2000年,英国物理学家马丁·里斯推动了一个世界末日理论,强大的粒子碰撞器有可能摧毁地球。 随着第一束质子束流贯穿整个对撞机,标志着欧洲盒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正式启动,为人类了解宇宙迈出了重要一步。各国科学家在为多年的心血欢呼雀跃的同时,“对撞机实验撞出黑洞并毁灭地球”的恐慌言论随即出现并引起热烈争论。对撞机实验到底是造福人类还是毁灭地球,网络上也开始了质疑与对辩,甚至有人为此自杀。 每次我们推动知识前沿的发展,都伴随着风险,也伴随着回报的前景。这其中的风险来自很多方面:找不到任何新的东西,实验无法按设计运行,甚至如果出了差错,可能造成破坏和毁灭。但是回报是巨大的,包括新知识的开发,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整个人类科学事业的进步。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就是最能体现这一切的地方之一。 在那里,人类已经开始以粒子加速器所能达到的最高能量对撞质子。几年前,人类打破了费米实验室设定的2太电子伏特的记录,将每个粒子加速到3.5太伏特,并使它们相互碰撞,从而获得7太伏特的总能量。这一发现不仅使人类能够创造出大量难以捉摸的基本粒子,而且使人类能够发现一种全新的基本粒子和标准模型中最后一种未被发现的粒子:希格斯玻色子。 现在对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升级使人类能够达到总能量的13-14太电子伏特。如果人类足够幸运,这巨大能量下的大量碰撞再加上人类所拥有的高精密探测器,也许能让人类在这个实验室里创造和发现从未见过的粒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