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一章 梦有醒时 (第1/2页)
消息经过了钟天政的筛选,他会将京里谭皇后和王光济的举动说给文笙听,是觉着这两条都非常有意思,文笙肯定会感兴趣。 文笙果然颇为关注。 谭皇后之举,到底是建昭帝的安排,还是她自己的意思? 若是前者,难道是杨昊俭的地位不稳,建昭帝因为成巢之败有了旁的打算? 若是谭皇后自己……这么大的事,谭皇后不会是一时心血来潮,必定事先同父兄都商量过了。 这是不是意味着谭家在皇位继承人上真正支持的是大皇子杨昊御,甚至直接就是皇孙? 文笙本以为谭瑶华和白文瑞之女订婚,意味着国师府已经准备在建昭帝百年之后,继续辅佐他选定的继承人杨昊俭,现在看来,竟可能不是那么回事。 不知谭瑶华本人是不是知道,又作何想法。 建昭帝身体越来越糟,京里围绕着即位人选,想必各家都在紧锣密鼓,形势紧张到一触即发,这个时候,王光济又跟着蹦跶什么?他一个刚招安不久的匪首,难道不该老老实实呆在家里避嫌吗? 钟天政带回来的消息太少,文笙想不明白。 文笙身体不好,钟天政放慢了速度,一路晓行夜宿,中间游山玩水,闲谈八卦,四五天之后到达彰州。 彰州虽然也在开战,比起白州来情况好多了。 城池府县好歹都在朝廷手里。 彰州境内有几支小股的敌军,每支千八百人,多是海盗和列登私军,他们藏身山野,伺机出现在城镇外头。像饿狼一样,抢了就走。 钟天政和曲俊把会合的地方约在了彰州云峰的乡邑村,他和文笙因为是直接过来,到得稍早。 乡邑依山傍海,云峰高且陡峭,因为山道险峻交通不便,这个小村落既偏僻又安静。在这个乱世。像个世外桃源一样,若不是钟天政路指得详尽,曲俊他们根本不可能找来。 村里有百十户人家。村民看上去一个个都很老实淳朴。 村长是个五十出头的老者,名叫何大海。家里十几口人,三世同堂,最小的孙女刚两岁。 这样一大家子。文笙真没想到也会和钟天政扯上关系。 但事实上确实是这样,据何大海自己讲。他们本是临县的百姓,几年前东夷人杀进彰州,他们全村人一起逃难,路上饿死了不少人。幸而遇上了钟天政。 钟天政给他们指了这里,还带着人帮他们安了家。 刚开始时没渔船也没粮种,全靠钟天政接济。直到这两年自给自足,大家算是过上了好日子。 文笙闲来无事。就把周围的环境好好察看了一番。 村子里看房舍有上百户,但实际上像何大海这样人家的只占了一半,另一半先前空着,直到钟天政带着文笙择一户住入,周围才开始陆续有人住进去。 虽然这些人也多拖儿带女,单看外表和原来的村民很难区分,但文笙不用想就知道,这些肯定都是钟天政的亲信。 狡兔有三窟,钟天政也不遑多让。 何大海还特意提醒她,云峰上有很多豺狼虎豹,吃人不吐骨头,所以没事千万不要往山上跑。 文笙扭头向着一旁黑魆魆的云峰望去,心中不禁一动。 转过天来,她就叫钟天政陪着她到山上转转。 钟天政依言陪她去爬山,二人上到一处坡顶,居高临下,正可以俯视乡邑村的全貌。 文笙搬了块石头,对着乡邑村方向坐下来歇息。 钟天政笑道:“你看这里如何,山青水秀,民风淳朴,住在这里不问世事,任它外边天翻地覆,这小小村落风吹不着,雨打不着,待救出李承运,交给曲俊他们带走,你我就留在这里好不好?” 文笙心说很好,就是离战场还是太近了。 钟天政在她身边坐下来,道:“村里有不少孩子,你无聊的时候可以教他们识识字,背背书。他们都很听话,绝对不敢惹你生气。” 文笙暗道什么意思嘛,我又不是有教人读书的瘾。 她托腮遥望山下,道:“等救出李承运来再说吧。说不定等蒋海龙来过一趟之后,这里就不像现在这样清静了。” “到时候咱们到云峰外边交易,放心,蒋海龙是个聪明人,等这边显露一下实力,他知道贪得无厌的话得不偿失,自然也就见好就收了。”钟天政考虑得十分周到。 “钱数没有问题吧?五百万两他可答应了?”文笙知道路上这些天钟天政与手下人联系一直未断。 钟天政似笑非笑:“你都发话了,他如何敢不应。” 文笙怅然道:“这实在是没有办法了,五百万两银子,等这场战争平息,要赈济受战火荼毒的几州百姓也用不了这么多钱。但愿拿到这笔钱的人能够体念到上天有好生之德,不要将它用在邪途。”说罢,眼角余光向钟天政望去。 钟天政却未注意,撇了撇嘴,无奈道:“过两天曲俊会把第一笔五十万两送来,蒋海龙那边会派人过来取,行了,这事定下来就不要再琢磨了,想多了小心晚上睡不着觉,当着这碧海蓝天,青山红瓦,张口银子闭口钱,扫不扫兴?” 但过了两天,情况却突然有了很大的变化。 曲俊的五十万两银票准时送来,蒋海龙那边却来不了了。 朝廷的一支人马乘着战船从飞云江入海口出发,兜了个大圈子,悄无声息突然出现在了榆荚岛附近,榆荚岛是蒋海龙的老窝,如今他手下的大批海盗都在大梁沿海捡便宜,家里防守空虚,被偷袭了个正着。 损失还在其次,不少海盗的家眷被当场抓的抓。杀的杀,蒋海龙因为这事焦头烂额,哪里还顾得上和这边做生意。 事发突然,谁都没有想到,东海几支海盗闻讯立时炸了锅,纷纷组织人手,誓要给大梁点厉害瞧瞧。 大梁这支人马带队的将领一个叫杨良乔。一个叫杨良木。 这两个名字文笙听都没听说过。惊奇地问钟天政:“你说谁?” 钟天政皱眉:“你忘了?便是王二和王三。” 文笙这才想起来,这两人早在招安之初便得建昭帝赐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