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九十九章 守城(二合一) (第2/2页)
不要误会,那时候我家公子受伤甚重,加上他年轻气盛,这些年树敌颇多,日子过得朝不保夕。实在难熬,普天下只有顾姑娘还念着点旧时的同窗情谊。老朽看公子是真心想着和顾姑娘重修旧好,这才豁上一张老脸,代他前来,寻求与诸位合作。” 说到顾文笙,他还假模假式拿袖子拭了拭眼角。 杨兰逸被“重修旧好”激怒:“老东西,再胡言乱语,信不信我抽你个大嘴巴!” 就连他都感觉出来,一瞬间这老家伙看上去简直就像是年轻了十岁。 段正卿眯着眼睛笑了笑:“我们公子可是还有好几万手下呢,而且他此时就在东海。说不定一早就听到消息,正在赶来的路上,这支人马之前无足轻重,这会儿对诸位而言,可称得上是雪中送炭啊。” 杜元朴目光一凝,随即轻蔑反问:“是雪中送炭还是趁火打劫?” 段正卿笑得更是畅快:“这要看程国公和诸位将军怎么选择了,我家公子是想与大家做朋友,可架不住非有人视他为敌,将他的好意往外推。” 杜元朴嘴角露出冷笑:“鬼公子麾下尚有几万人马?真是癞蛤蟆想吞天,好大的口气。自从他在于泉港外差点丢了小命。可曾打过一场胜仗?到现在还死心塌地跟随他,宁可去东海做海盗的,有一万人就顶天了。” 纪彪几个听杜先生把钟天政比喻成癞蛤蟆,一齐哈哈大笑。 段正卿到是没有生气。悠然道:“一万人又如何,你去问纪南棠,他拿什么抵挡?做人要认清形势,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 杜元朴没提纪南棠迎敌遇刺的事,故而段正卿还当纪南棠此时正在离水城中。 “等他敢来再说。”杜元朴不再多停留,抬手示意亲兵将他推出去。关了门,吩咐纪彪好生看管着。 钟天政很可能闻讯来赶热闹,杜元朴得到消息不敢耽误,赶紧派人去通知李曹。 他则带着练习了奇门遁甲大阵的士兵前去保护李承运和米景阳等人。 相较吉鲁国大军,杜元朴更担心白云坞那些神出鬼没的刺客。 李曹接到报告匆匆赶来:“钟天政要来?” 杜元朴点了点头,沉着以对:“这等时刻,他怎么可能错过?” 李曹恨恨地道:“也是。” 城楼上虽然火光亮如白昼,再往远处,却是沉沉的黑夜,今天晚上不甚冷,天上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叫人如临深渊,有些透不过气来。 突然之间,远处地平线上有一点星火亮点,跟着两点,三点,很快连成一大片…… 轰隆隆,仿佛闷雷声响起,雷声未停,越来越响,越来越近…… 数匹战马飞掠到吊桥前,马上皆是纪家军的斥候,他们高声呼喝:“迎敌!” 话声未落,马蹄声“哒哒”,绕离水城往别的城门报信去了。 寅时中,吉鲁国的大军杀到,最先受到攻击的果然是西面城门。 李曹知道照这样子其它城门很快也会面临严峻的考验,他需得立刻赶去,抽身欲走,足下顿了顿,问道:“那小鬼想要干什么?若非他从中捣鬼,我们何用在彰、白二州打了那么多年的仗,纪家军也不会添那么多孤儿寡母,就算国公爷答应,我们也绝不同意与他联手!” 说到最后一句话,他刻意压低了声音,加上城内城外喊杀声震天,只有他和杜元朴才能听到。 杜元朴淡淡道:“你想多了。你难道不知,离水有他想要的么,不过是趁火打劫罢了。” 李曹恍然:“东夷战俘?” 杜元朴点了点头。 此时城下已是人仰马嘶,吉鲁国大军前头部队一到,连营也不扎,直接就在城下架设攻城弩,黑压压的士兵冲上来搭云梯,数十名大汉抬着撞木意图撞开城门。 守城的将领一声怒喝,众兵士开始向下放箭。 李曹大致一望,便估计出敌军的人数,先头到达的就有差不多一万,后面还源源不断。 他想再同杜元朴说上几句,周围吵得厉害,只得扯着嗓子说了声:“你小心!”转身挥了挥手,带人离开了西门。 离水城墙这两年经过多次加固,修得异常坚固。 吉鲁**队第一波攻势遇阻,大军很快就在城外聚集起来,就见地上火把连天,一直蔓延出去很远。 停了一停,就见敌军中间分开一条路,未见敌将,到是出现了几个宽袍大袖的大梁人,其中一个汉子手中持着一杆长枪,枪尖上挑了个人头,他高声喝道:“纪南棠首级在此,离水城的守军还不开城投降?” 杜元朴居高临下望着,皱了皱眉头。 景杰那边才传来消息不久,这人头不用说一定是假的,叫他不安的不是对方这意图动摇军心的话,而是城上城下这般喧哗,他的声音仍清清楚楚传上来,此人武功之高可见一斑。 看来这几个就是白云坞的大周余孽。 敌军中那人接连喊了几声,不可避免引起城头百姓一阵恐慌。 那人哈哈一阵狂笑,手臂挥动,枪尖上的人头飞起来,直直向着城墙飞来,差着丈许未能飞上城头,砰地一声撞在城墙上,头颅上附带的力道惊人,竟然就此陷在了城墙里。 与此同时,吉鲁军中吹响了呜呜号角,第二轮猛攻又开始了。 那几个白云坞众凌空飞起,在前头撞木、云梯,甚至是活人身上一踩,如几只大鸟,直奔城头而来。 米景阳大声呼喝,指挥部下迎敌。 杜元朴轻轻叹了口气,吩咐随他前来的士兵们:“准备布阵。” 话音方落,城楼上,一道寒光破空飞来,不知是谁掷出了一柄长剑,直奔李承运而去。 李承运身边不乏高手保护,惊呼声一起,守在他身旁的护卫惊觉,千钧一发之际将他扑倒。 与此同时,一道黑影飘落城墙,距离李承运不过十余丈。 杜元朴高声喝道:“甲藏不现,遁于六仪之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