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钦差 (第2/2页)
案,皇上放心。” 见杨维桓看向自己这边,大理寺正卿戴钰连忙站了出来,沉声说道:“臣也以为杨大人为最合适人选,大理寺也将派人手帮助杨大人查案,一定还举子们一个公道。” 众人见此状,顿时又有很多人站了出来,当然这些人不尽是阉党。 有的曾经与阉党虚与委蛇的,有的就是看杨维桓不顺眼的,甚至干脆就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也有东林党的人。一时间朝堂上众人都推举杨维桓,显然不用杨维桓查此案,已经不能服众了。 崇祯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沉声说道:“杨爱卿,看来这次案子只能交给你了。” “臣领旨谢恩!”无奈之下,杨维桓只好恭敬的答道,满嘴的苦涩只能往肚子里的咽了。 “散朝之后,朕和你谈一谈状告这件事情的人,在此朕就不说了。”崇祯皇帝面容陡然严肃了起来,目光扫过众位大臣:“免得诸位有人会迫害原告,朕把话放下,这件事情无论牵扯到谁,朕都会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虽然崇祯皇帝话放的狠,可是很多人并不在乎,查案的又不是皇上自己,查出什么,皇上说的也不算。 皇上和大臣各怀鬼胎,不过态度还是要表的,大臣们其实说道:“臣等恭聆圣训!” “诸位爱卿,今日的早朝就到了这里,朕有些累了,哪位爱卿还有事情,可以单独的找朕说。”崇祯皇帝没等其他人说什么,站起身子向后面走了出去。 王承恩则是大喊:“退朝!” 众大臣撩起衣服跪倒在地:“臣等恭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等到崇祯皇帝走了,大殿里面顿时乱成了一锅粥,很多人全都找上了杨维桓。七嘴八舌的说什么的都有,也有议论纷纷的,一时间说什么的都有。更多的人则是围上了冯铨,想探一探这位首辅大学士的口风。
田海玉和张文顺虽然很想去问问杨维桓,可是还是时候不对,两个人跟在冯铨的身后,等待着冯铨说些什么。 “诸位大臣,是不是先让一让?”王承恩微笑着看着面前的一幕,眼中却盯着杨维桓:“杨大人,是不是要和咱家去后面见皇上?让皇上等着杨大人,是不是不太合适?” 当然不合适!谁敢让崇祯皇帝等着,人群迅速的让出了一条路,杨维桓从里面走了出来。 跟着王承恩向后面走,杨维桓的心里不断的想着,自己到底该怎么办?此时的杨维桓脑袋乱成了一锅粥,实在是不知道该接下里该怎么做。原本不过是小打小闹,没想到事情闹这么大。 王承恩带着杨维桓走进来,崇祯皇帝正半躺在龙书案后面的椅子上,闭着眼睛养神。 “臣杨维桓奉旨觐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杨维桓撩起衣服跪倒在地上,大声的说道。 崇祯皇帝也没睁眼,声音极为淡然的说道:“杨爱卿,朕找你来,只不过是想告诉你这件案子你要从哪里入手。朕得到了确切的消息,有一个叫做冯时桂的举子,他参加这次的科场弊案。” “外面人多嘴杂,朕没有办法和你明说!”崇祯皇帝沉声说道:“朕很看重这件案子,你要给朕好好的查,给你三个月的时间,够不够?” 杨维桓此时算是见识到了崇祯皇帝的厉害,自己刚升起拖这个心思,立马就来了一个现实三个月。 “臣定当尽心竭力,不会让皇上失望!”杨维桓用力的点了点头,既然躲不过去,索性就大方点。倒是冯时桂这个名字,让杨维桓产生了一丝联想,这个人不是冯铨的儿子吧? 满意的点了点头,崇祯皇帝意味深长的说道:“杨爱卿,朕很看重你,千万不要让朕失望啊!” 杨维桓心里一动,崇祯皇帝这话是什意思?在向自己传达什么?难不成是在考验自己?没等杨维桓说话,崇祯皇帝的声音再一次传了过来。 “王承恩,你送杨爱卿出去,顺便将杨爱卿的玉如意给他拿上,朕给的赏赐不能不算。”崇祯皇帝说完这话,便不再说什么了,眼睛也缓缓的闭上了,似乎真的累了。 王承恩则是笑着走到杨维桓的身边,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杨大人,跟着咱家来,皇上已经命内阁拟旨了,到时候咱家亲自去杨大人家里宣旨。皇上如此可没有如此看重一个臣子,杨大人还是第一个。”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