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3章 进村了 (第1/1页)
彭丽打开几个面口袋,仔细检查了一遍。 见到每个面口袋里头,做的干粮吃食都不一样。五花八门地,让人一看就很有胃口。还偏偏都是好存放的品类。已经决定有七八分满意了。 再仔细看看,发现每个品类,做得模样都规规整整,分量一致不说,样子还特别精细好看,这满意程度,就直升到十分。 再三确认过李荞麦这边已经万事俱备,就等着知青到了。 彭丽满意地点点头,还动作十分豪爽地大力地拍了拍李荞麦的肩膀: “姜二嫂,我就知道你是个靠谱的!这事儿办得好,没给咱们杨树沟村生产大队的妇女丢脸!” 李荞麦面有得色,笑得也很灿烂。 “内什么,姜二嫂,那你这先忙着,我过去村口那边迎迎他们。一会儿我让人过来喊你的时候,你再帮忙送过来就行。” “好嘞,你就瞧好儿吧!” 二人也没有多客,彭丽就风风火火地奔着村口那边去了。 姜英秀看这边没什么活计了,也跟着姜家的孩子们一起,冲到了外头,追着彭丽的脚步,奔着知青们那边去看新鲜了。 孩子们是有点啥事儿都会第一时间去看闹,而姜英秀纯粹是对这些理想主义者的好奇。 她也曾经听父母那一辈人提起过他们年轻时候的峥嵘岁月,对于这些充满了纯洁的理想和激的年轻人,她心里满是敬意。 而且,姜英秀的大伯父和大伯母,就是当年下放到龙省的时候认识的,后来他们还曾经在龙省发展过一段时间。 姜英秀有个明知纯属不切实际,却又总忍不住不去想的期待: 说不定可以在这些知青里,遇见年轻时候的大伯父和大伯母呢? 姜英秀跟着人群,一起遇见了村里敲锣打鼓放鞭炮欢迎进来的骡车和牛车。 骡车上拉着这回分配到杨树沟村的知青团,而牛车上拉着县里特批的知青口粮。 来看闹的人群,只觉得眼睛都不够用了。一会儿要盯着天南海北,口音各异的知青们,一会儿又忍不住去偷看后面那牛车上用破棉被盖住的一排一排的麻袋。 麻袋里装的,都是还没处理过的毛粮。 姜英秀只扫了一眼牛车,和牛车上头的棉被与麻袋,就径直把目光投注在了知青们上。 这些知青,听说都来自好几个不同的大城市,男男女女,一共十五个人。 姜英秀打眼一看,粗粗一数,其中有十二个男知青,三个女知青。 男知青们的材大部分都高高瘦瘦的,女知青们高相对要矮上一些,不过也都很瘦。 这年头胖子真的是很少见。 知青们穿的都是这个时代流行的时髦衣裳。 男知青穿的,都是中山装或者绿军装,女知青们穿的都是列宁装。 不过,这中山装、绿军装和列宁装外头,统一都的是有几分旧模哈眼的军大衣。 这还是知青们在西麓县县里下车的时候,县里武装部的同志帮忙找的呢。 毕竟知青们都是年轻人,都美,所以都把自己最好的衣裳穿着来了。 只是各地毕竟气候差距有点大,虽然知青们已经尽可能地把自己的厚衣裳都拿出来上了,却还是适应不了龙省的天气。 好在县里武装部的同志们很给力,给找了十五棉大衣出来,杨树沟村又派了骡车去公社接人,骡车上还放了好多旧褥子、旧棉被,才没把这帮孩子给冻坏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