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一章 阴云起 (第2/2页)
主意,那囡囡岂不是读不了书了? 女子读书虽然不能想男人一般改变命运,但是也能让女人变得更加聪明,日后遇到如意郎君的机会也大得多。 张氏早年就是读书读得少了,现在才感觉到后悔。 现在他可不想让囡囡步了她的后尘。 “今天不写完这些字,不仅不能出去玩,晚饭也不给你吃。” “嘤嘤嘤~” 囡囡小声啜泣起来了。 她看着张氏坚定的眼神,知道她是说不动自己的娘亲的。 但是... 她说不动阿娘,不代表别人说不动阿娘。 而这个能够说动张氏的人,很显然就是王生。 这个臭兄长。 哼! 见到我在这里被训,不仅不来帮我说话,还在一边偷笑。 看我日后如何烦你! 哼哼哼! 囡囡心中已经在里面想那些‘阴谋诡计’了。 “阿娘,囡囡在这里练字,兄长为什么不来练字?” 张氏看了王生一眼,训斥道:“大郎字写得这般好看,若是你的字写得如大郎一般好看,我也不用看顾着你了。” 哼! 囡囡撇了撇嘴,心里有些不甘,又不敢违背张氏的命令。 即使心里不开心,也只好规规矩矩的练字。 她对张氏可是很了解的。 一旦张氏做了决定,基本上是不会改变的。 王生将笔毫放下去,看着囡囡桌塌上歪歪扭扭的大字,心里总有些快意。 他最喜欢的,就是看小学生写作业了... 想到这里,王生忍不住笑了起来。 将视线收了回来,王生定格在手上的左伯纸上。 王生在左伯纸上写的东西,便是几年王生要给朝廷交的税。 桃柳园原来是王敦的庄园,自然是不需要交税的。 但是到了王生手中,这就必须要交税了。 他只是一介白身。 更别说,即便是王敦,也是要交税的。 只不过琅琊王氏家大业大,故此不将这些税赋放在眼里罢了。 王生自然也是不将这些赋税看在眼里的,但是,过几日便是洛阳府衙来收税的时间了。 他不想让外人来桃柳园,故此想要自己将税赋交上去。 户调制度是晋朝的主要财政制度。 按照晋朝的户调制度,每个成年男子,每年向国家缴纳三匹绢、三斤绵;每个成年女性或者“次丁男”减半缴纳。边境上的郡则按照三分之二缴纳,偏远的则是三分之一。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则向国家缴纳质量相对较差的賨布,每户一匹,地方更偏远的则是每户一丈。 户调制制定之后,汉代的算赋和口赋就被废止了。 户调制下,政府征收的内容是布匹,如绢、绵、賨布,而非粮食。 布匹在古代社会,特别是汉魏时期,是具有一定货币属性的商品。 在这里,就要说一下晋朝的财政收入的大头了。 晋朝的财政收入主要分两部分,一是人头税,即户调,主要形式是布匹,二是田租,即占田,主要形式是粮食。 而要确保户调的征收其实要非常依赖占田制的实行。 在国家掌握大量土地,可以确保占田制顺利实施的前提下,政府能准确掌握人口数量;农民承领土地后,又被禁锢在土地之上,只有老老实实缴纳户调。而对于偏远地区,则实行非常具有弹性的賨布、义米和算钱。 用不恰当的方式比喻,晋朝用这种国家掌握大量主要生产资料的封建国有制确保了财政收入的稳定,这一点是和汉代不同的。而稳定的财政收入也是曹魏和司马晋能一统天下的经济基础。 王生要给洛阳府衙交的,就是两部分的赋税。 布匹与粮食。 这也是王生要佃户们去收割黍米的原因。 既然外面有黍米,收割了,晒几天交上去就好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