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大宋_第四百七十二章 金宗翰兵不血刃下河东 宋徽宗仓皇南幸禅皇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七十二章 金宗翰兵不血刃下河东 宋徽宗仓皇南幸禅皇位 (第3/4页)

人将其射杀,而同样驻扎在城内的其他李翼兵马也依次被擒杀,完颜宗翰在城外听了城内一夜的喊杀声,正犹豫不决时却看到城门大开,这才知道城内内讧,自己又一箭未发的拿下了一地。

    完颜宗翰看着自己得胜钩里的长矛,都快无语了,只能留下兵马镇守后再次南下,这次他到了忻州。

    忻州也就是后世抗日战争中著名的忻口战役爆发之地,这里屏障太原,向北承接云朔,是宋廷边境上又一襟要之地,完颜宗翰怎么都觉得在这里总要打一场恶战吧,结果距离忻州还有十里地,探马就来报说有一队人马正在敲锣打鼓的站在路边等着他们。

    完颜宗翰以为是宋军的诡计,小心翼翼的派出探马四处查看,结果探马都快到三十里外了,也没有看到一个伏兵。

    等完颜宗翰到了那路口,看到来人穿着宋朝的官府,拜倒在地,手里托着印章,这才明白这是来投降的啊。

    完颜宗翰被这一路上乱七八糟的事情搞得实在受不了了,对那官问道“你是何人?为何降我?”

    那人嘿嘿的说道“下官乃忻州知府贺权,早听闻大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非我南人可抵,下官不愿百姓生灵涂炭,故而早降。”

    完颜宗翰奇道“你那忻州地势险要,如有一万兵便可阻我数月,为何不战?”

    贺权笑道“大王说笑了,大王麾下皆为精兵强将,人如虎,马如龙,我南人如何能敌?”

    完颜宗翰又问道“都说你们南人骄傲,为何你不是如此?”

    贺权啊呀一声,摘下了帽子,只见那头上居然剃了三个小辫,和金人一样,贺权说道“大王莫要再把我当南人看,我只恨不得做国人啊!”

    这国人的意思就是女真人,完颜宗翰从起兵以来还没见过这样不要脸的,被搞得半天不知道说什么好,最后哈哈大笑起来,其他人见他笑,也跟着笑了起来。

    “有趣有趣,你既然如此忠心于我大金,这忻州就继续由你掌管了!”完颜宗翰在其带领下又是兵不血刃的拿下忻州。

    兵贵神速,宗翰立即率军继续直驱石岭关。

    石岭关为唐设,由于“石岭凅泉,而环关皆山。因石于山,因灰与石,其石城便”得名。此地距离太原不过五十里,可以说是太原的。

    如此重要之地,张孝纯安排的守臣却是“义胜军”将领耿守忠。

    王禀对耿守忠是极为不信任的,但张孝纯却很信任他,要知道耿守忠的名字都是张孝纯帮他重新取的,平日里耿守忠更是三日五日的到张孝纯的府上请安,就差认张孝纯当干爹了,因此张孝纯极为信任他,力排众议的将太原门户交给了耿守忠。

    耿守忠也没有辜负张孝纯的希望和王禀的怀疑,当完颜宗翰大军杀到时,他已经将军士整理好,粮秣计算好,就等完颜宗翰接受呢。

    是的,耿守忠这个浓眉大眼的也叛变了!

    完颜宗翰的进军简直就是一场武装大游行,当太原的王禀得知从朔州到忻州均已陷落时,耿守忠也一箭未发,不由是又气又怕,急忙收缩军力,死守太原城。

    太原据说是赵国时期的古称,意思是大平原,太原盆地地势开阔,本不如忻口方便防守,但地处山西中部,控带山河,踞天下肩背,为河东之根本,宋人便有河东天下根本,安危所系,无河东,岂特秦不可守,汴亦不可都矣的定论。

    也因此,太原在宋国灭北汉后以此为征辽的基地,宋庭派大将潘美建城,城方四十里,分内外两重,大部分街道都呈丁字型,为的就是因为这样有利于巷战防守,新城建后十年,宋廷又在新太原的外围新修了南关、东关、北关三城,其中南关城的东西又与大城两端相连,用于屯兵。

    王禀和张孝纯此时手里聚集了两万兵马,准备依靠太原坚城,等待援兵的到来。

    完颜宗翰带着已经增长到八万的兵马来到太原城下,看着太原城上兵马聚集,喜道“好好好,终于可以发利市了,这都发兵十余日了,连血都未见,我还怕宋人有诈呢。”

    完颜宗翰当下安营扎寨,命人打造攻城器械准备攻城,自己也找了个磨刀石打磨起自己的长矛了。

    也是活见鬼,完颜宗翰这一路武装游行,跋山涉水,一箭未发,让他的长矛居然都有锈了。

    在完颜宗翰和王禀对峙的时候,童贯已经逃回了开封府。

    童贯看着开封府繁华依旧的街景,只觉得一切都好像是幻觉一般,他脸色惨白的回到府内,立刻就把门关上,和他一同回来的马扩以及宇文虚中都在童贯府上记得团团转,不明白为何童贯还不去面见赵佶,求援兵去救太原。

    “不行!不能这样干等下去了,我必须见郡王,童大王到底是怎么想的?现在军情如火,怎能在此耽搁!”宇文虚中等待不住,对马扩说道。

    马扩也是心里着急,点头道“好,我们一同去。”

    二人一路闯到童贯的书房,童贯的管家死死的拦住二人道“两位大人,殿下是真的说过不见任何人。”

    “国家存亡就在此时,你给我让开!”宇文虚中用力推开那个管家,正准备闯进房门,就看到童贯打开门走了出来。

    “马扩何在?”童贯已经恢复了气势,大声喊道。

    马扩见童贯脸色正常,以为童贯已经振作了起来,拱手道“卑职在!”

    “立刻去请高太尉、枢密院众人前来见我!”童贯说完又关上了门。

    马扩应了一声,对边上的宇文虚中说道“大王必是已有计策,还请宇文兄稍安勿躁。”

    宇文虚中点点头,表示明白,让马扩快去,约莫过了一个多时辰,高俅等人都到了,童贯将这些人都叫进书房密谈,马扩二人则是满怀希望,希望童贯尽快定策发兵。

    让宇文虚中和马扩怎么都想不到的是,当童贯打开门时的第一个命令居然是让马扩再次前往完颜宗翰军中,询问如何才能退兵,也就是说童贯根本没有想打仗的意思,而是一心求和。

    马扩气的无奈,但想着这是国家大事,不能意气用事,只能领命离去,第二日上朝,赵佶奇怪童贯怎么回来了,当庭询问童贯,童贯则只顾左右而言他,高俅等人则低头不语,满朝文武此时知道金军南下的已有十之三四,却无一人敢明言童贯临阵脱逃之事。

    宰相李邦彦眼珠不断的在转着,他并未被童贯通气,但他的脑子何等聪明,立刻猜到了三分,心中暗喜道“这童贯居然敢临阵脱逃,如今金军发难,我看你怎么办!”

    后人把童贯和李邦彦等人当做一丘之貉,但实际上这些人之间也有斗争,李邦彦一直对童贯专断边事不满,便想着借机搞倒童贯。

    童贯叫了那么多人去密谈,哪里还守得住秘密,何况河东、燕山府等地的急报是一封接着一封,李邦彦很快就得知了金军两路南下的消息,但他一边觉得边军再怎么样也能支撑一段时间,一边觉得越是严重,童贯就越惨,居然也选择了密不上报。

    童贯等人的私心使得宋国失去最佳的反应时间,直到七八日后,李邦彦得到了金国送来的一份公函,觉得时候到了,这才求见赵佶。

    赵佶这日还穿着道袍正在画画,画中的一只金丝雀纤毫毕现,这画要是放在后世,也不知道能值多少套房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